家长想给予孩子自由,如何把握自由的界限?

如题所述

现在很多家长都想给孩子绝对的自由。但是又会担心孩子在这种自由的情况下会无法无天。所以经常在放手和不放手之中纠结。作为家长到底要不要放手?如果放手该怎么放手呢?

世上不存在完美的自由,每份自由都伴随责任。我们生来自由,却因为后天的拘束、规则,以为自己总是活在规范里。自由不是放任无度,它也伴随著某些世上的生存轨迹。岸见一郎在《抛开过去,做你喜欢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举例,鸟能飞,是因为它们懂得空中的气流,看似阻碍的气流,其实才是鸟飞行的力量。

所以家长在放手,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和孩子建立明确的界限,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比如在我们家里面就跟孩子有约定伤害自己、危害他人、干扰到别人的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看起来定界限好像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实际上明确了界限的孩子在界限允许范围内才更自由。

推荐一本很好的关于自由和界限的书《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是由亨利·克劳德博士和约翰·汤森德博士合著的。因为两位博士是基督徒,所以书中包含很多主的意识,去掉这一部分,该书对界限这一词说的还是比较透彻的

这本书分成三篇:

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限”——综览帮助孩子学习负责任的重要性。它描绘出有界限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限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

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的界限十律”——讨论这十条界限法则。你可从中学习到,不仅要“教导”孩子界限,更要自己“成为”界限并承担后果,来帮助孩子认识到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第三篇,“与孩子立界线的实践”——以六个步骤来实践与孩子所定的明确而实际的界线,作为《为孩子立界线》的总结。

如果界限清楚,孩子就会培养出如下几个特质:

1、对自己是谁有清楚的认知。

2、知道自己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3、有抉择的能力。

4、了解如果自己做了很好的选择,事情就会顺利,作了拙劣的选择就会吃苦头。

5、知道有自主能力为基础才可能获得真爱。

那么怎样才能给孩子立界限呢?要做到下面的6个步骤:

1、要看到三个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是有问题的,而这个事实,可能是很小的事情包括他的态度需要调整,但也有可能他是一些大事,孩子并不完美,那就意味着我的小孩子是需要帮助的。

2)、问题的表象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表象那些问题,其实是界限问题,并不是他抓狂的行为,或者他恶劣的态度,那并不是真正根上的原因。

3)、时间并不是灵丹妙药。当我们在对待小孩子的时候总是会说,孩子才三岁不懂事,等他成人他就自然知道了,其实真的不是的,如果我们没有深入挖根去面对他的界限问题,他无论长到多大,他都不明白。

2、插上插头使之充电。要建立和你自己之外一个互援的关系。如果你身边的爱人你的另一半,愿意跟你一起作为最好搭档来为孩子立界限,这场仗已经赢在前面了,因为你有一个最好的伙伴和你并肩而战,容易抗的住孩子给你的挫折感。

3、你个人先在界限里要成长。行大于言,父母要做好榜样。

4、评估和做计划。

5、提出你写好的计划。

6、要贯彻始终永远不要放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1

我们大人都知道,自由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给孩子自由,必须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首先,我们得了解孩子的年龄范围和认知水平,如果是3岁左右的小孩,在家里面有很多东西孩子是不能碰的,如刀具、打火机等比较危险的物品,他们还不具有使用刀具的能力,有可能会伤到自己,他们也意识不到火是多么危险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只有好奇,而不会意识到危险。然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熟练使用刀具来削水果,也知道合理用火避免引起火灾,这时我们对他们的自由度就放宽了。

其次,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不管,一味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孩子还不成熟需要我们大人慢慢的引导和教育,他们的要求有时就是任性,不合理的要求我们的坚决拒绝,现在的父母就是不懂得拒绝,想法设法来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任务这样是对孩子好,实际上他们害了孩子。

最后,我们必须理解给孩子自由的实质,就是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不要什么事情都给孩子做好了,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本事、有能力,本事和能力不会凭空降临到孩子的身上,只有让孩子自己动手多参加实践多锻炼,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有本事,更有能力。

第2个回答  2017-10-18

我想起张信哲的《过火》的歌词“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不管哪一种自由,都是不能过火的,父母给孩子的自由也是同样的,不能过界,一定要把握度。

我们要明确这个度,要让孩子清楚所有的自由都是有一定的规则的,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拥有自由。只有在孩子遵守家长所制定的规矩,我们才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自由。

自由和规则是并不矛盾,因为在这个社会上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任何的自由都是以一定的规则存在的。

所以在我们要给予孩子自由的时候呢,需要先制定好规则。即得到这个自由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孩子需要遵守哪些规定,才可以得到这样的自由。同时,奖励和惩罚是并行的,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情后,根据规则,他可以得到他玩的自由。比如说规则中明确孩子在2个小时内完成作业,可以看30分钟的动画片或者是玩一会手机,又或者可以出去玩一个小时。

但是孩子没有能够遵守规定的时候呢,那么他玩的自由或者是说做其他有趣的事情的自由,那就会被限制,被禁止,这是一种违背规则的惩罚。为孩子制定规则,同时要把和这个规则相关的自由权利也划定出来,而且在执行这个规则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执行。

只有这样让孩子体会到执行严格的这个力度,体会到遵守规则就能拥有想要的自由,而违背就会被惩罚,孩子才会慢慢的养成遵守规矩,同时享受自由的习惯。

第3个回答  2017-10-11

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尤其是孩子,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自由更是他们所渴望的。

即使孩子非常渴望自由,家长也不能太过放纵孩子,想要给他们自由,不想约束他们的行为,。但是无论如何,无论做什么事情,家长都要掌握一个度,在某个范围内孩子可以自由自在。一旦超过,家长就要对孩子有所管教。

在家里,孩子可以随心所欲,不用特别拘谨,毕竟是自己家,是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晚辈见了长辈,小的见了老的,还要行礼,鞠躬。虽然没有了这些所谓的礼节,但最起码的礼貌还是有的。在家说话不能没大没小,对待亲人要和善,开朗,对待比自己小的孩子,要懂得照顾。在家里是最自由的地方。

如果出门在外,不论做什么事情就要掌握分寸了。虽然很多人都说,不用在乎别人看待你的眼光,但是如果真的什么都不在乎,连别人的建议都不听的话,到最后不过害人害己罢了。所以家长和孩子在外就不能太放任孩子,要时刻管教,时刻提点,可能孩子听的多了就会特别烦,家长也应该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不能用暴力,谩骂对其进行人身攻击,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没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使事情更加糟糕。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无论如何管教,如何限制他们的自由,都不应该伤害他们的心灵。

第4个回答  2017-10-11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十分棒的孩子,不是那么的调皮捣蛋也不是那么的乖巧听话,做事情都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从小到大的教育很重要,现如今则不像以前那么死板,都提倡给予孩子自由。

  家长对自由的把控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把控好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不好的,如果自由给予的太多,孩子可能就玩世不恭或者已经不习惯呆在家里了,每天只想着出去;如果自由给予的太少,可能把孩子压的太死,让他没有地方可以发挥。

  在没有上大学之前作为家长都要限制孩子很多行动,小时候就不需要考虑,只要回家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出去陪隔壁邻居玩耍,初中一般孩子都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个时候就要放点自由了,孩子如果想去做什么事情,只要这种事情自己心里也同意就让孩子去吧,但是不要时常同意,不然孩子觉得家长好说话。

  高中那就更加不能放松了,特别对于高三阶段,一定要压的很死,孩子自由的活动可以限制几个小时就可以了,这样一来等到孩子毕业过后,家长就不需要去管教了,偶尔打电话叮嘱一下不要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孩子也上了大学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去照顾好自己了。

  这是把握孩子自由的界限就很不错,做到了没有限制也没有放纵,一切的都是由孩子自己成长,家长只是作为辅助让孩子不要走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