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07-20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①从主观因素看:
a.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人。
b.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②从客观因素看:
a、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
b.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伏彼起。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3)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5279.html?fr=qrl3

第2个回答  2007-07-20
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措施,是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的进攻的,相反却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最终在西方国家的侵略、奴役和压迫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都告诉我们没有交流无以发展,今天的中国更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择人之长补己之短,毫无畏惧的假如到世界竞争的范围中去。
第3个回答  2007-07-20
闭关其实从明都开始了!
第4个回答  2007-07-20
第5个回答  2007-07-20
1、“闭关政策”的含义:“闭关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禁海”。但是仍留有广州一带同外国通商,因此,要注意这里的“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
2、“闭关政策”实行的原因:首先,“闭关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其次,“闭关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客观原因。
3、“闭关政策”的影响和评价: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
仍然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
科学技术,并且很快失败;外国资本主义设备的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
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
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
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经常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
好机会。
4.两极格局是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种重要的国际关系体系;同样具有相对稳
定性和变动性。只要掌握其建立的原因、过程及特点,本题就可一一而解。
答案:(1)过程:二战后期,美苏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在雅尔塔等国际
会议上,划分战后世界格局;战后初期,冷战开始;50年代中期,美苏为首的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特征: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实
际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以欧洲为重点划分势力范围,实行美苏两极对抗。
(2)“相对稳定性”体现在美苏两极格局存在40多年,世界没有发生剧烈的动
荡。作用: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两强又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爆发。(3)因素:美苏对峙争霸,发动地区性战争,各自力量相对衰
落,苏联政治经济弊端严重,国家日益陷入困境。西欧、日本经济起飞,经济
上与美竞争,政治上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美苏
两极以外的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联合开展反霸权斗争。
5.此题有两个求答项。但设问角度有三次转换,解答时难于操作。解第一
个求答项时,须对两个发展时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对“共同特点”的
概括必须把握住二者中的最关键的共含因素。解第二个求答项时,必须站在历
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
答案:条件:(一)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潮流。资本
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确立之后显示其先进性。②40年间欧美出现
和平发展时期,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③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
以更大的适应性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条件。④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二)①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各国以空前的广度发展。
③大国之间未发生战争,世界基本保持了和平的环境。
共同特点:科学技术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
启示:①要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②要加速社会主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