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让日本人臣服的是隋朝是吗?

如题所述

中日早在汉朝以前就已经有了交往,公元607年日本开始遣隋,至618年唐灭隋时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到了唐朝,中国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日本则处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变革时代。这延续二百余年的遣唐史,在不同时期,组织、规模、目的、交通路线都有很大变化。

前四次为第一期,其特点是:规模小(最多两只船),人数少(不超过250人),组织不严密各色人等配备不整齐,一般沿着朝鲜半岛、辽东半岛航行,然后横渡渤海湾口,到山东半岛登陆,在经陆路前往长安。

第五和第六次为第二期,这两次规模和航线与第一期差不多,但其政治意义十分突出,不同于一般遣唐使活动。因663年,唐、日在朝鲜进行了白江口之战,日本失败,撤回军队,并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次年唐朝的使者郭务悰、刘德高相继来日,故而第五次遣唐使大概是为了送刘德高而派遣的。第六次遣唐使也是为了修补白江口之战造成的唐日关系裂痕而派出的。

这两次遣唐使除了显示实力外最主要是震慑,而且当时的日本政局并不稳定,从661年7月齐明女皇病逝到668年1月3号中大兄皇子即位,这几年中日本‘群龙无首’,中大兄皇子以皇太子‘称制’的方式处理朝政。日本吃了败仗后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而唐朝为了震慑日本,才继派出使者郭务悰、刘德高来日。

第七、八、九、十次为第三期。

第十一、十二、十三次为第四期,这一时期的遣唐使在外观规模组织上不弱于第三期,甚至有所超过,但在精神上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唐朝正是安史之乱之后,内有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外有回纥、吐蕃等的入侵,国势江河日下,文风逐渐衰颓,而日本则是凡可汲取和借鉴的已大体输入完毕,贵族们也丧失了出没波涛追求唐文化的热情和锐气,而且遣唐使的派遣需要大批经费,日本政府也深感财政日益无力支付,故于894年做出了停派遣唐使的决定。

中国在魏晋时期对日本的卑弥呼女王进行了‘金印紫绶’,此时的日本由百十个小国组成,中国只封绶了一个王并不能够说整个日本都臣服于中国。

隋至初唐,中日交流日益频繁,日本派遣医官惠日、福因等赴中国求学,623年(推古天皇三十一年,隋恭帝皇泰元年)惠日等人回来报告说:“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且其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卷22)。‘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大唐国为蓝本来建立‘法式备定’的天皇制国家”。从此,日本通过“全盘唐化”开始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革命——大化改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7
绝对不是隋唐。不要以为隋唐是中国鼎盛就是隋唐。绝对不是蒙古和元朝。元朝的战马根本只能望洋兴叹!
日本臣服中国是汉朝。准确说是东汉到三国时代的魏国。日本学者井上清著的《日本历史》记载:“北九州在公元一世纪中叶,已如前述《汉书》所记载的倭奴百余国那样形成了许多的部落国家。其中强大的‘倭奴’的国王已经具有向遥远的后汉王朝(东汉)首都洛阳派出使臣力量,接受了后汉皇帝交给的刻有‘汉倭奴国王’字样。”“公元239年女王卑弥呼也向当时占有朝鲜的中国王朝——魏国的首都洛阳派遣使臣,并向魏皇帝贡献奴隶和班布(麻布)。皇帝赐给“亲魏倭王”的称号和金印。
隋唐和元朝日本基本上都是将自己与中国平起平坐。正如一楼所说。
明朝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之后,德川幕府对中国比较恭敬和友好。属不属于臣服不好说。我个人认为属于:臣服。
第2个回答  2012-03-07
日本表示臣服是在魏文帝曹丕时期,中国对日本的首领进行了册封。
隋朝时日本第一次对中国进行挑衅,他们自称为日出之国,称中国为日落之国。隋炀帝很是恼火。
唐朝初期中日第一次开战,日本失败后开始派留学生来华学习。
第3个回答  2012-03-07
是唐朝。
日本大化革新后,采用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法令。于是自以为自己强大起来,开始干预当时分裂的朝鲜事务。日本支持当时的百济;中国支持新罗。

663年,中国军队在白江口战役彻底击败日本,将日本势力彻底赶出朝鲜。日本自此才真正臣服于中国。
第4个回答  2012-03-07
我觉得,没有臣服这个概念,它和朝鲜不一样,它是的独立国家和我们交往的,臣服是要来朝贡的,在唐朝大量派遣留学生来唐学司先进文化,元朝军队攻..打过日本,明朝则是交流少了,磨擦多了,之后就是侵略了,这是大概的轨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