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宫廷祭祀舞蹈为什么会从“制礼作乐”变成“礼崩乐坏”?

有什么过渡吗?

礼崩乐坏是孔子非常喜欢用的词,尽管在后人看来,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还不是最崩坏的,如果让他老人家活到战国的话,恐怕又得怀恋春秋时代了。从西周到春秋再到战国,宫廷舞蹈确实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礼崩乐坏”的过程,这其实与王室的衰弱以及诸侯的坐大有关。

西周时期,王室的权威是很大的,诸侯也都安分地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不敢僭越半分。这个时候的宫廷舞蹈,标准非常严格,规则也很详细。比如著名的“六乐舞”,就有很详细的标准和规则,甚至还规定多大年纪的人可以学什么样的舞,多高等级的人可以观看什么样的舞蹈等等。

在这种礼制之下,天子和诸侯,乃至下面的大夫、士等,都是等级分明的,但是这种分明,却需要强大的王室力量来进行维持。然而进入东周之后,甚至可以说,早在宣王执政后期,由于王室的衰弱,渐渐的,一些偏远的,或者实力强大的诸侯就不再把王室放在心上了,礼制方面也逐渐出现了僭越。

这种僭越,在孔子看来,就是礼崩乐坏,等级都不分明了,不是崩坏又是什么?这种崩坏,其实不单可以从宫廷舞蹈的演变中看出来,在很多方面也有所表现。比如鲁桓公结婚的时候,就把宗庙的柱子刷上了只有周天子才能用的颜色,以礼仪著称的鲁国尚且如此,更何况他国呢?

可以说,整个春秋时代,就是从“制礼作乐”逐渐过渡“礼崩乐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标准不再严格,等级也不再分明,诸侯可以大胆地采用天子的标准,大夫也敢僭用诸侯的礼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制礼作乐”是周王朝为巩固其政治上“封土建邦”的成果而采取的文化措施。实际上,周武王的兴师伐纣与裂土分封是同时进行的。后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战国七雄,虎威威才“合纵“忽又“连横”。对于周王室来说,“裂土分封”的结局是诸侯割据、而“制礼作乐”的下场也就难免“礼坏乐崩”了。“礼坏乐崩”首先表现为诸侯,大夫用乐时的僭越行为
第2个回答  2019-09-19
按照孔子的说法就是,周王朝在的时候才是制礼作乐,天子和诸侯乃至下面的大夫都是有等级之分的,各个诸侯国的叛乱就是礼崩乐坏了。
第3个回答  2019-09-20
周礼是有严格的规定与秩序的,礼乐其实是周制定的规则详细的各种秩序。随着诸侯的叛乱,这种秩序就没人再去遵守了。即为“礼崩乐坏”。
第4个回答  2019-09-20
周朝还在的时候是制礼作乐,而到了诸侯国开始叛乱的时候,就变成了了“礼崩乐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