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郭沫若的故事三则

如题所述

郭沫若的故事第一则: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自幼聪颖过人。8岁那年,一次与几位同学去寺庙里偷桃子吃。事后,和尚找到先生,先生逐个追问学生,可谁也不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条挖苦学生的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明说:“谁要对出了下联可以免罚。”

郭沫若听罢脱口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古代文人常把“攀桂步蟾宫”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对答的下联一语双关:昨天偷桃子的有我,将来出类拔萃的也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于是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郭沫若的故事第二则:

据说郭沫若小时很调皮,他在私塾上学的时候,逢年过节家里人就让他给塾师去送礼.有一次,他把送给塾师的过节礼品偷偷地据为己有.过完节了,他的老师很生气:郭家这是怎么了,过节怎么不送礼呢。然后他出了个对联: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意思就是:我虽然不想要你家的东西,但是过节了怎能白白过去?老师的话音刚落,郭沫若迅速地对出了下联:松原有籽, 过时尽是干包。意思是:家里原是有东西给您的,但是过了这村没有那店了,只剩下”干包”了,礼品我享用了。他的老师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

郭沫若的故事第三则:

1962年秋天,郭沫若先生浏览普陀山“梵音洞”时,拾到一本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有一幅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再翻看笔记本,是一首绝命诗,所署时间是当天。

郭老看后,立即叫人去寻找。这位失主原来是一位神色优郁、行为失常的年轻姑娘。她叫李真真,高考三次落榜,爱情也遇挫折,一狠心便要“魂归普陀”。郭老耐心地开导她,并为她改了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看后感佩不已,就把自已的心事倾吐出来,郭老听后奋笔疾书一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面写着“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李真真看后,请求题名。郭老写上了“郭沫若,六二年秋”七个字。

姑娘见此,惊喜万分。再三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跋涉。李真真还大胆作诗答谢郭老。诗曰: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扩展资料: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他在历史,文学,考古学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

郭沫若的两位夫人。

一、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年出生,1912年在父母的包办下结婚。结婚五天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里,张琼华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病逝于乐山,没有留下子女。

二、郭沫若的第二位夫人是佐藤富子(安娜),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在他“穷追猛打”下,俘获了她的心,1916年12月上旬的一天清晨,郭沫若把安娜接到了冈山的“家”,算是结婚了。

在她家人反对的情况下,在郭沫若还在留学的清贫日子里,安娜含辛茹苦地坚持着,为郭沫若哺育了四儿一女。安娜在病危之前,把自己仅有的500万日元捐给了中国政府,199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沫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8
1.萧三郭沫若合作联珠对
1961年3月,诗人萧三到海南岛儋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很差。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一句云: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萧三将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事有凑巧,时隔三天,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看了上联,便信手为之续出下联: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

2.妙解怪字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来中国登泰山,沿途的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穿红门,过万仙楼,北行一段,自然风光绝佳,盘路西侧的石壁上镌刻有“丿虫二”两字,引起日本学者的很大兴趣,他们向陪同的中国学者询问,这两个古怪的字意思是什么?还真把在场的人都难住了。游山归来,日本学者仍追问“丿虫二”的读法和意思。于是,我国学者们便翻书查卷,多方请教专家教授,可就是得不到满意结果。后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找到中国科学院,请教郭沫若。郭看了这两个字,沉思片刻,提笔在“丿虫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丿虫二”变成了“风月”。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3.改诗救少女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他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李真真仔细阅读,好像见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烈场面;又好像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一幕;还想到蒲松龄落第后意志不消沉而发奋创作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这副对联不正是“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最好注脚吗?姑娘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
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作谢郭老云: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