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小时候的故事

郭沫若小时候的故事

郭沫若少年曾就读于成都石室中学

1912年,郭沫若在父母的包办下无奈与张琼华(1890年-1980年)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同年又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这一时期郭沫若的诗作,同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作品,影响了日据时期台湾的早期新诗创作。

扩展资料:

1912年旧历正月十五日,20岁的郭沫若奉父母之命,和苏溪张家的姑娘琼华结婚。结婚仪式依照旧俗,他身着长袍和对襟马褂。

提起郭沫若的婚事,说来话长。本来他在10岁以前就订了婚,可女方没过几年便夭折了。后来,县视学王畏岩先生遣人到郭家替女儿说亲,论年龄与郭沫若相当,偏偏他五哥的未婚妻刚刚亡故,王家小姐最终成了他的五嫂。郭沫若自此以后便不愿订婚

头年的一日,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信上说,母亲已给他订了婚。女家是苏溪场的张家,门当户对,母亲又亲自去看过人,说女子人品好,在读书。似乎都合郭沫若的心意,所以没经他本人同意便把婚事定了。

旧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郭沫若不便拒绝,只好趁这一年的年假回故乡时草草完婚。

喝了交杯酒后,新郎和新娘才第一次对面。揭开新娘头上的脸帕时,郭沫若心里怦怦直跳,他屏住呼吸想要看个仔细,但相貌不如人意。郭沫若在极度失望中,返身走出了洞房……张琼华从入门的第一天起,就尝到了“无夫即无主”的难处。

婚后第5天,郁郁寡欢的郭沫若便坐船去成都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郭沫若【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沫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郭沫若与他的3位夫人:10岁前订婚 异国恋浪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郭沫若小时候的故事

  今天,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面对文学大师。他就是被视为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同样东渡扶桑,同样弃医从文,同样爱国,同样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谁与争锋。他们始终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到一起,因此,他们的成就才更为耀眼。

  郭沫若小时候的故事读来甚是有趣,现挑几个记录如下。

  神童郭沫若

  郭沫若小时候是个神童。他对读过的唐诗等几乎过目不忘。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到先生告状。先生说,我出个上联,谁能对出下联,就可以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结果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小时候语文课不及格的文学大师

  在郭沫若故居的墙上,贴着郭沫若小时候的成绩单,其中修身(品德)课、语文课都不及格,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以后的成才。他小时候修身课虽然不及格,但经过自己的修炼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还获得斯大林和平奖。他小时候语文课不及格,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来成了文学大师。

  由此我想到了:孩子还小,不能因为一两次成绩不好就把孩子的前途看得没有发展了。尤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更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我们的评价应该始终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把学生一棍子打死。
  郭沫若小时候很孝顺。有一次,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不知从哪里听说芭焦花可以治这种病就想弄一株来。可市面上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里去找。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焦刚刚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就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事后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是孝顺她,可儿子的行为让她很伤心,便教育了他一番,叫他以后要诚信做人。对这段往事,郭沫若一直牢记在心,直到后来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也未曾忘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