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第一个无明,就有了后面的无明,但是是什么原因产生的第一个无明呢?为什么会产生第一个无明呢?

如题所述

朋友 法安~

无明只有两个: 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事实上也是因为无始无明才有的,但是无始无明我们先不去说它,那是成佛才能究竟断除,凡夫乃至二乘阿罗汉也不会跟无始无明相应到,毕竟在修行路上,只要能把一念无明断除,就可以取证小乘解脱道的阿罗汉果,与生死轮回说掰掰。

这个一念无明,是本来就有,并不是说有了第一个无明以後,後续又出生无量无边的无明,而是这些无明一直都有,陪著你每世生死轮回,但你只要把它断了,就不会再生死轮回了。略述如下:

我们先说一念无明是什麼,再说为什麼这一念无明本来就在。

第一目: 何谓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总括来说有四个: 1. 见一处住地无明;2. 欲爱住地无明;3. 色爱住地无明;4. 有爱住地无明。但是根本还是见一处住地无明,这个无明简单来说就是我见,而我见的内涵就是把身体、感受、见闻觉知等六识心当成是真实不坏的自我。只要这个我见没断,永远会让众生起念,而不肯让自我永远死尽不再出生。

举例来说,无色界、色界的天人或人间有实证四禅八定的凡夫,他们禅定功夫很好,一入定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出定,保持一念不生,但是,只要这我见还没断除,就会促使他在不知道哪个时节,意识生起了一念,也就是率尔初心,然後不久就退出禅定而无法保持住一念不生了。这就是说,只要我见还在,对自我的存在就不可能真的放舍,会执著自己、也就会造成他即便在最深的四禅、或是四空定中,突然就生起一念,想要来反观自我还存不存在,这就是我见还未断除。

那麼,这些有四禅八定的人或天人,哪一天他们要是听闻佛菩萨的开示而断除我见了,确认禅定境界虚妄无常、不可常保,而能入定的觉知心也一样虚妄不实,那麼他就当下取证阿罗汉,若他有四禅以上的功夫,当下就可以入四禅中,把自己的觉知心永灭,轮回下一世的动力就彻底灭除了,生死已尽、不受後有。

第二目: 为何无明本来就有?

先直接开门的回答: 无明是众生本有的真如佛心(有时在经典又称作如来藏、阿赖耶识等),他本来就含藏的种子中的其中一类。这众生本具的真如佛心,不只是无明种子,六道所有一切形形色色的身跟种子他都具足,正因为如此,你这辈子若是果报合该当男人,他就把男人身的种子拿出来用,若是女人,他一样有女人身的种子,甚至阴阳人一样有之;不仅如此,三恶道的种子、天界的种子都完整的具足,甚至,佛地功德的种子他也有,只要你有办法成佛,他一样把那些种子拿出来给你用。所以,大乘密严经就说了:

大乘密严经卷中: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诸仁者。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众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能自增长。亦能增长余之七识。
... 世间诸众生染净等诸法,皆依於藏识为因而得生,...此因胜无比,证实者宣示,非与於能作自在等相似」

简单说,一切乾净与不乾净的种子,他全包了,贪嗔痴无明等通通一样不少,可是成佛种子也都具足。讲到这边,也许楼主听了会觉得奇怪,那为什麼阿赖耶识既然含藏一切种子,他为什麼不直接帮我们成佛,还让我们一直生死流转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深,必须先从第七识末那识,有时又称为意根,从这个心开始讲起,这个末那识从无始以来就一直与阿赖耶识存在,只有末那识是直接由阿赖耶识所出生,不需要假藉任何缘,而这个末那识,实际上他才是众生真正的自我,可是这个心的了别功能很差,对於六尘几乎是不知不见的,那个心的境界,说穿了就是我们睡著无梦的那个境界---暗无觉知。

但是呢,这末那识与无明相应,也就是他一直都与我见相应,所以当他无法接触六尘境界时,一定会想要确定---自我是否还存在,因此我们才能在睡著後,意识断灭以後又重新出生而醒来。乃至死亡後也是如此,我们死亡後,前六识、包含清清楚楚的这个意识心也灭了,但是末那识只要我见还在,他一定会促使阿赖耶识出生中阴身,想尽办法保持清楚觉知的功能,才有自我存在的感觉。一直等到投胎後,末那识带著阿赖耶识入胎,在全新的大脑还没成形前,就像睡著无梦一般,在胚胎中住著,等到这一世的大脑初步形成後,全新的意识出生了,又继续开始新的人生了。

所以,阿罗汉就是因为把这个我见断乾净了,末那识经由意识确认前六识、身体、种种感受、喜怒哀乐爱恨欲等等都是无常、苦、空,愿意彻底否定自我、舍弃自我,那麼,阿赖耶识就会依於我见的断除之缘故,永远不再入胎、不再出生新的身体、不再出生新的六识心,连末那识也收回,让他不再现行运作。这就是无馀涅槃。有经为证:

《本事经》:

「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彼於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

有几个重要关键字: 1. 无引因故;2. 不复希望;3. 皆永尽灭。
无引因就是因为我见这个无明彻底断除了,那麼,随後不久,末那识无始以来一直带著阿赖耶识受生三界轮回的动力,也就彻底止息了,这就是不复希望;那麼,这最後的一生死後,连末那识自己也灭尽不现,就只剩下阿赖耶识独存,可是阿赖耶识他又没有见闻觉知、此心无形无色无相,他更不会反观自己存不存在,他虽然有无明种子乃至各类种子,但不会被束缚,本来就解脱,只是对他而言,他连解脱是什麼也不知道,所以也没有解脱可说。是故,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觉知学地时,  随顺直道进,
 精进勤方便,  善自护其心,
 如自知生尽,  无碍道已知,
 以知解脱已,  最後得无知,
 不动意解脱,  一切有能尽,
 诸根悉具足,  乐於根寂静,
 持於最後身,  降伏众魔怨。」

所以,二乘解脱道断除无明後的解脱境界,就是 佛所说的"最後得无知",因为,自我都尚且永灭了,又是谁知解脱? 谁得解脱?追问

入静和入定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 有僧人在入无想定时差一点转生成猪?什么都不想是错吗?佛说的不起思念和什么都不想有什么不同?

追答

佛友~


    入静应该是儒家的说法,末学鲜少在佛经中看过,先说入定好了(我们这理只针对二禅以上的深厚禅定来讲),入定其实和我们睡著作梦的情况很类似,也就是前六识只剩下意识,前五识暂时断灭,剩下意识住在梦境中,如天马行空般的游历。入定,虽然前六识也只剩下意识,五识一样断灭不现,但是,意识可是非常清明的,不会像梦境那样妄想纷飞,而是专注於定境,而那个定境的境界,唯证方知,末学没入定过,只能依所学的佛法知见略说这样。

    佛世有个外道,虽然入了最深的非想非非想定,当他天福享尽後,一样是堕落畜生,因为定福享受完了。无想定是四禅在过去,转入四空定之前的禅定境界,但其实这个定没有境界,因为无想定是把前六识暂时中断,连定境都没有,这境界勉强要说类似的比喻,就是我们睡著无梦时,只剩下阿赖耶识和末那识,唯一的差别是,无想定中,末那识安住不动,但凡夫睡著无梦的境界,是非常妄动的,三不五时就会让意识迸出来一下下,特别是失眠严重的人,他的末那识特别容易在睡著无梦的状态常常唤起意识,那这样睡眠品质当然就差罗。言归正传,不管修的禅定再高,那个定福终究会享尽,一定天福享尽,万一他生天前有造作一些恶业,那很容易就堕落恶道去了。

    什麼都不想,那就如同植物人,或是重度智障一样,几乎不能思考,这样智慧是无法出生的,别说解脱智慧,连世间基本人事应对的智慧也不可能有。

    佛经所说的不起思念、甚至说不知、不觉、乃至心经所说的无眼耳鼻舌身意,难道心经这麼说,我们就要跟著把我们的眼睛、鼻子等等挖掉吗? 显然不是,佛经的不起思念,所指的是阿赖耶识的心性,当我们被家庭、学业事业、乃至男女感情等等烦恼所束缚,在那边思考要如何应对时,我们的阿赖耶识从来不思念,我们在烦恼时、他从来不烦恼,可是没有他供应烦恼种子,我们也无法起烦恼,假如我们能确实观察到这样的真实相,才是佛经所讲的真实智慧、或称解脱智慧、或称般若智慧、或称妙观察智。所以,佛法中的智慧,不是什麼都不去想,反而要多多思维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28
没有原因,就是这样,自然而然。还是看原文吧: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追问

因有分别,所以就有了众生,分别是因为有觉性,觉而不动即觉心不动的就是佛!请问 是什么产生了觉心?而众生无边(无限多),而觉心是否也有无限多个呢?众生有长幼,众人心的成就也有大小,请问觉心是否也分长幼? 即 觉心是否也像人的生命一样有个起始点???

追答

比如你本来什么都没有想的时候,无缘无故突然想起一件事,你问问自己,有原因吗?找得到原因吗?就是这个样子,也是一种本能,自然而然跑出来念头,从空入有了,无明就是这么来的。
所谓“真如不守自性”,也是方便说,其实是本能,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假如不能从空出有,从体起用的话,自性还有什么妙处可言?自性是无所不能的。
不要问了,去学习吧,去深入经典,我们不是一两句就大彻大悟的人,把心沉下来,好好研究。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在《楞严经》里,你能找到答案,楞严法华能解开你一切的迷惑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1个回答  2015-03-28
这个问题在经书中有细说。得多看,细细思维,才能了义。
1、可看楞严经,卷四。富楼那问佛。
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2、圆觉经。金刚藏菩萨问佛。可细看看。就不贴过来了。追问

因有分别,所以就有了众生,分别是因为有觉性,觉而不动即觉心不动的就是佛!请问 是什么产生了觉心?而众生无边(无限多),而觉心是否也有无限多个呢?众生有长幼,众人心的成就也有大小,请问觉心是否也分长幼? 即 觉心是否也像人的生命一样有个起始点???

追答

众生本心是同是一,此同心众生又各自平等拥有,即是无量。通过修习正法可明了本心。
心无大小,随相显大小。众生是业生六道,心即显六道相,智愚善恶好坏。心总清净。不随相染。
本性常住。无始无终。

追问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很难用意念去测佛智,再次请教,觉性是什么产生的?如果是心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心这个东西???

追答

自心是佛。先不要想怎么有自心,应先想怎么明了自心。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无始即有,唯佛能知,当思维怎样明了心成佛。)
在经书中有一比喻:
有个人,中毒箭了。他问医生,此箭从何而来,此箭为什么射中我,此箭的毒是怎么造出来的。医生说不知道,病者即说你什么都不知,没用。就又去找医生,还没等找到,毒发。
生活也如此。有了圣法,当放下自己知见。安心听圣教化。先求得离病良药。先治毒。无明即毒,佛经即说无有原因,(也许是有原因的,只是想此事无益,成佛就知道了,先想成佛之事。)就是遮众生不要在这上面花时间。重点在云何除无明。
所以安心看经书是首要。看经后净念思维,就会起疑情,为什么这样啊?如果依大乘了义经上的问去疑,自会明了本性。可看祖师大德讲解。也可看景灯录,五灯会元,六代祖师传法文。等细细看看。

正念疑情就好。善思维,自心是佛,只要一念疑,必有正智显现。
可看看:大般涅槃经。非常好。能抄写,自会知义。

追问

在地藏经里说很多佛都是有寿命的,请问佛寿终之后,会怎样???还会转为佛或菩萨吗???或是从此永远消失,真正的空了???是不是还会乘愿再来?

追答

佛是常住不灭。化佛依随众生业力习气来说就有寿命,所见是化相转变,会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生死到成佛,在到涅槃。依法身佛来说就无生无灭。
至于佛,是不可思义的。比喻说:一恒河沙是多少粒?四大海水是多少滴?四天下一次下多少滴雨?根本就不是人可猜测的事。何况无量恒河沙,一世界放一沙,再过一千个世界再放一沙,再过一千世界再放一沙。将无量恒河沙放尽,以此放沙所包括的世界磨成尘,再一尘一世界,待尘放尽,再将尘所包围的世界磨成尘······您算得过来吗?
所以当依佛经思维怎么成佛。皈依,持戒,诵经,抄写,正念思维,心意净,先知一世界众生的心,再净,知一恒河沙众生心想意念。再净知无量世界众生心想意念,这才有点相应。佛法难思量。还是安心一步步走稳,渐次修证。

第2个回答  2016-08-31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能(镜)所(像)本是双泯的,本是不二的
能即是所,所即是能,镜即是像,像即是镜(离镜无像,离像无镜)
妄以为此觉必为某能觉所觉,
于是镜像对立了,
或者更确切地说,
镜像是无法对立的
而镜(我,个体)非要与像(非我,全体)对立
那么像(非我,全体)怎么满足镜(我,个体)呢?
很简单,只要像动镜不动,像变镜不变,就成了
就能产生对立感,独立感,单个感,自由感,自主感,生存感,
请注意:都是感而已,并不可能真对立真独立真自由,这些愿都是虚妄的

一切生命,有了自我意识(独立感),生存感,自由感之后
  (这三感都来自镜像对立,来自像动镜不动)
  必然要追求进一步的独立自主,自由自在,更基本的就是长生长寿乃至永生无量寿。
  按说只要像变动得越快,前后相差越大,就越能凸显镜的不变不动,很容易满足个体的这种需要
  但是魔鬼出现了,它的名字叫什么?
不打谜语了。
公布答案:它叫“我在哪里?"
为什么叫“我在哪里?“
再看看这个“演若达多怖头狂走”的故事
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