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法师,方仗,主持各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法师:
  梵文 dharma-bhanaka,又译说法师。凡能演讲佛经的出家比丘,称法师。所以,释迦及其弟子也都是法师。唐朝的玄奘因精通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

  方丈:
  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们是寺院的最高领导者,同时有老师的职责。
  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至唐代,怀海(公元720-814年)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即维摩诘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

  主持:原来是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后来指掌管一寺的主僧。在禅宗寺院,住持在一日中主要的种种行持,称为“住持日用”,根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所载,其中包括:(一)上堂,在法堂对大众说法;(二)晚参,晚上在法堂对大众说法垂示;(三)小参;(四)普说;(五)入室;(六)告香,对新挂单僧说法开示;(七)念诵;(八)巡寮;(九)肃众,即监督大众;(十)训童行;(十一)对行者的训示;(十二)受法衣;(十三)迎待尊宿;(十四)施主请升座斋僧;(十五)受嗣法者之茶点接待;(十六)嗣法师遗书至。另外,在《禅林象器笺》卷六所记载住持的职责,则概括为说法、安众、修造等三大项。一般前任住持称前住(也可以称为退居方丈),现任称现住,后任称后住,已故之住持则称为故住。

  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31
法师:
梵文 dharma-bhanaka,又译说法师。凡能演讲佛经的出家比丘,称法师。所以,释迦及其弟子也都是法师。唐朝的玄奘因精通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

方丈:
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们是寺院的最高领导者,同时有老师的职责。
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至唐代,怀海(公元720-814年)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即维摩诘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

主持:原来是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后来指掌管一寺的主僧。在禅宗寺院,住持在一日中主要的种种行持,称为“住持日用”,根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所载,其中包括:(一)上堂,在法堂对大众说法;(二)晚参,晚上在法堂对大众说法垂示;(三)小参;(四)普说;(五)入室;(六)告香,对新挂单僧说法开示;(七)念诵;(八)巡寮;(九)肃众,即监督大众;(十)训童行;(十一)对行者的训示;(十二)受法衣;(十三)迎待尊宿;(十四)施主请升座斋僧;(十五)受嗣法者之茶点接待;(十六)嗣法师遗书至。另外,在《禅林象器笺》卷六所记载住持的职责,则概括为说法、安众、修造等三大项。一般前任住持称前住(也可以称为退居方丈),现任称现住,后任称后住,已故之住持则称为故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