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人教版综合性学习(7号要交)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青少年时代,是身体发育、个性形成的时期。我们应该多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以便把握好自己。

只要不是很俗,都可以。

青春期心理特征及应对

随着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孩子会呈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出现叛逆行为等。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呢?

青春期心理特征

★独立性增强。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情绪两极化。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心理上“锁”。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行为易冲动。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家长如何应对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青春期是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开始发育走向成熟的时期,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有一位作家曾描述“青少年都是刚刚升起的太阳”。在这个黄金时期人生道路该怎样走?生活的真谛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这都是青少年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在这一段时间内,个人的思想逐步形成,接受外界的影响也日益增多,自我行为有了相当的独立性,但是由于他们的阅历经验不足,很难一下子找到打开生活迷宫的钥匙,这就要教师家长和社会一起来理解帮助他们,让他们顺利走进这人生的最重要关口。

青春期由于躯体激素的萌动,身体逐渐成熟。但在心理上稚气未脱,是非观念差,自控能力不强,情感和行为极易偏激,情绪波动大,经不起外界的诱惑,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不协调状态。

青春期思想上受到各种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家庭来自父母方面的影响,其次是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所以自古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及“孟母三迁”之说。当今社会及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又往往只注重在学习和关心及营养的补充上,恰恰忽视了从思想心理上的关心及帮助,要知道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

青少年时期已经闪烁出了独立思考的火花,学会开始用自我的眼光来分辨事物,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即不定性、盲从性、迷惘性。

不定性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是极其不定的,它宛如一个电视天线,接受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信息。此时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潮都会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特别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最具诱惑性,使青少年往往在没有辨清是非之前受之蛊惑。又如青少年求知欲强,酷爱看书,如不加选择地什么书拿起来就看,其中有不法分子贩卖色情小说、黄色声像,对男女之间的秘密产生了好奇,特别目前性教育尚未普遍之时,使他们心灵受到骚扰。

盲从性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春期心理发展受到外界影响特别大,青少年正值当年,血气方刚,又极易冲动,因而舆论的错误导向十分容易使之盲从。从“哥门义气”、“追星迷星”乃至“拉帮结派”,这些事情的本质往往连他们自己也不甚明了,但其心理上的盲从性却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一)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面呈现快速的发展。表现为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肌肉、骨骼等组织全面地急剧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 第二性征逐渐显露。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少年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然而,由于身心方面的成长不一定能平衡发展。因此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在"幼稚"与"成熟"的尺度上会有大幅度的徘徊。
(二)实现同一性
⑴ 实现自我的同一: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变化和性成熟的过程,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体验,也感到周围人对他们的新的反应。我们将力求发现自己现在的真实情况以及将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伙伴的来往,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也使我们扩大了自我活动、自我探索的空间。我们也要弄清世界是什么样子、社会又是什么样子等问题。在这种不断认识和探索中,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现实的我,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统一。
⑵ 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发展:青少年早期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父母,我们的自尊感基本上来自父母对他们的看法。当进入中学这个较广阔的世界以后,同伴群体的价值观,以及老师和成年人的评价日益重要。我们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及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要做重新的评价,并试图把这些价值和评价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
(三) 依恋关系的变化
⑴ 独立意识的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我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我们要摆脱家长和其他成人的监护,摆脱由这些成年人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束缚。由于价值标准受到同辈和社会的影响逐渐大于来自父母的影响,因此,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摆脱家庭束缚"的倾向。
⑵ 伙伴关系密切: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我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等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在伙伴关系中,同伴之间对共同问题的讨论及反面的经验提供了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认知改变:青春期的思维更加完善了,进入抽象思维阶段,即已懂得试验、假说、推论这类形式化的思考,运用理论来推想因果关系,开始懂得处理复杂的信息或资料。我们学会自我批评,各个方面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有能力听取他人意见,处理问题时能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慢慢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