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古人交往的故事,大意是千里之外去看望朋友,但到了门口后发现没有了最初的激情,于是返回了。

请专业人士详细说明该故事发生的年代、主人的姓名。最好是原文。答案准确按加分最高项加分。谢绝不知该典故者想当然的答案。

王子猷访戴逵,发生于东晋年代。
记载于《世说新语》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名徽之,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此人既无绝世之才,亦无丰功伟绩,在品德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一个都沾不上边儿。但他出身名门,性格不羁,颇具魏晋文人率性而为的作风。

戴逵(326-396),东晋著名美术家、音乐家。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州)。戴逵终生不仕,初就学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善鼓琴,工人物、山水,坚拒太宰武陵王召其鼓琴之命,王徽之曾雪夜访之,到门未入,孝武帝时累征不就。著《戴逵集》9卷,已散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12
山阴访戴。见《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28
这个故事有可能是《世说新语》中的“千里寻故交,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听说他的老朋友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往看望。但是,当他到达朋友家门口时,却发现自己的心情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激情,于是他便返回了。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于友情的一种思考,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距离和时间的隔阂而渐渐失去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即使我们再怎么努力追寻,也难以恢复。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保持感情,以免留下遗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