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红楼梦

如题所述

首先声明一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本书变相的反映了现代人的交际能力。
其实《红楼梦》的成就远不止这些,在17世纪的时候就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现在有很大一批人专门研究红楼梦,构成了“红学”,一门新的学问,有人专门研究红楼梦里的服装,有人研究当事人的饮食习惯,有人专门研究里面的诗词,有人说里面的药方现在还是能用的、、、、、、等等,可见红楼梦的成就知道!
不过,能真正的读懂红楼梦的人没有几个,可以说没有,很多人只是大概的读了一遍,只看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其余的就没了,其实红楼梦远不止这些,如果你对红楼梦感兴趣的话,就好好读读,多读读,最好看看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真的很好!令人眼前一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0
四大名著每本书都蕴含天机,只不过人越来越不悟道,最后只能读取里面的故事情节了。

红楼梦一书也是天书,也是修真书,曹雪芹不是一般的人,他想借人世间纷纭变幻、世事沧桑告诉人一个道理,可这道理很难有人参透,他只能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们都以为曹雪芹乃一痴人,痴于人间情爱,可是谁又理解这部天书真正之意味呢!

曹雪芹在开篇就用《好了歌》告诉世人,人间纷纭世事不过过眼云烟,“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人生几十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可人迷在红尘中,把名利看得很重,放不下,正如曹公所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儿孙、金银、功名忘不了”,反而把红尘当成自己的故乡,“反认他乡是故乡”了,诗仙李白也曾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历史啊,不过匆匆流水;红尘啊,不过像一个小旅店那样,根本不是故乡,若是反认他乡是故乡,这是多么悲凉啊!

若您觉得我说得玄,不妨当乐子、故事听听,曹雪芹十年批阅辛苦所成之书,究竟要说明的是什么?批判封建社会?痛恨名利官场?心惜人世苦恋?呵呵,引用一篇文章里所说的:

“《红楼梦》在世间广为流传,引得无数人为之赞叹,又有众多文人墨客沉迷其中。我认为《红楼梦》的社会人文历史和文学艺术的价值,并非它留存广传的真正原因。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神传文化,也就是修炼的文化。而修炼首先要去的就是对情的执著,《红楼梦》用了绝大篇幅,描述了感情纠葛,而这个情,恰是世人跳不出的苦海,但描述感情的纠缠却不是作者的本意。读者只要看开篇和尚道人的对白,《好了歌》,宝玉的来历和结尾宝玉的结局就不难明白。 曹雪芹在结尾处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是在让人们遍历情欲的纠缠和痛苦之后,能看破红尘,跳出人间苦海,返回自己的先天本性,回到自己本来的地方。一个红字,包含了对人情世故的变幻多彩与缠绵愚蒙的感受,一个楼字喻指小小的尘世间,却也演绎着无尽的缠绵情感,梦字更是直截了当,告诉人们那一切只不过是梦幻一场,切不可贪恋执著。
《红楼梦》是神有意留给人,让人了解生命的渊源、恩、缘、归宿等文化。世事如烟,人生如戏,人能从中明悟大道,迷途知返,才是人生命的根本意义。”

“红楼一梦警世人

名利情仇随风散,悲欢离合尽空茫。
一声锣鼓惊梦醒,红尘原来是他乡。
都道曹氏是情痴,谁知济世慈悲肠。
满纸悲泪警世人,世人浑浑但心伤。 ”

觉得玄的话,大可当乐子听听。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0
是一个家庭小说,也是一个爱情小说,以爱情为主线,视野四通八达,把家庭、政治、风俗、文化、各种艺术、人际关系都包容了进去,进去像进了一个迷宫,很多有趣的路,走哪条都可以看到一路美妙的风景,涉及了很多性情各异的人物,展现的是政治失利后,依附着的大家氏族在大厦将倾和倾倒之后的众生百像。

先说一段。一个黛玉,一个宝钗,皆立心要嫁宝玉,但是看书的人,无不恨宝钗而怜黛玉。虽说因为黛玉为情而死,死得可怜,宝钗幸而如愿,未免可妒。然果如是,可谓不善读书了。须知黛之于宝玉,纯以爱情想感,不失男女爱情之正。试观两人情意未通以前,黛时时有疑忌心,有刻薄语,这都是放心不下的原故。及至《诉肺腑情迷活宝玉》一回之后,黛知宝心,宝知黛心,黛之情已定,自此心平气和,以后对于宝玉没有一点疑心,而对于宝钗诸人亦忠厚和平,无一些从前刻薄尖酸之态。(此层疏析,从前未经人说过。但试将此书从头至尾读了一遍,诉肺腑以后,实实如此,并非强为附会。至雅谑则不能以尖刻论;盖不如是则不成其为谑也。)其爱情之纯挚,心地之光明,品行之诚悫,胸怀之浩洁,真正不愧情界中人;抱恨而死,所以可伤。至于宝钗却不然。综其生平,未尝以爱情感动宝玉,但知于贾母、王夫人、诸嫂、诸姑至于仆人等,处处使乖,处处献勤,四方八面布置了一个风雨不透,使人人心目中皆以将来之二奶奶相期。彼其心直以宝玉为一禽,而张罗以捕之,以为捕得之后,以我之美,何难使其心悦诚服。唉!这便是娼妓行为。夫妇爱情,借此缝合,就有限得很了。究之不能长久,只落得孤孀一世。论他的行为心术,真正与黛玉相隔天渊,这情界中断不容彼羼入一步了。然问宝钗这种手段,何以有效?是盖由于婚姻制度,都由父母硬作主张,不管他的儿女爱情如何,所以上了此当。以至王夫人垂老之年,丧了爱子,堕于至愁极苦之境,真正是何苦如此呢!当老人家看了此段,尚不肯主张自由结婚,便是安心给他儿女过不去,更安心给他自己过不去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3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6-23
食习惯有人专门研究里面诗词有人说里面药方现还能用、、、、、、等等见红楼梦成知道
过能真正读懂红楼梦人没有几说没有多人只大概读了遍只看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其余没了其实红楼梦远止些对红楼梦感兴趣好好读读多读读好看看刘心武揭秘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