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导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题所述

让导学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宋红梅 2012.6

一. 巧用“学习内容分析”

我们的语文导学案的第一部分是学习内容分析,我认为对学生非常有用,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读了学习内容分析后这些就都知道了。比如我在教学25.《七律。长征》这一课。学习内容分析:这首诗写于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的《长征》,是反映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壮举的伟大革命史诗,是对长征伟大胜利的形象化总结。它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任何艰难,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我在教学第一课时,就带领学生一起认真读学习内容分析,根据学生课前调查的资料,进行补充说明中国工农红军及长征,二万五千里,什么样的草地的资料,把学习内容分析重要的知识用彩色笔画下来,多多读几遍,并且把它记在语文书的课题上,用来随时复习,牢记课文的主题思想,随手翻开每一课,看到课题时候,一下子就知道这一课讲的是什么,以后学生在复习时候一目了然。教学时候学生既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于提高语文课堂十分有效,用彩色笔画下来,也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印象深刻。

二. 认真检查学生的“自主预习”

导学案上的预习部分很重要,它是督促学生做好预习的,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预习题来完成,当学生做完后,我们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候,要充分利用,检查学生读音是否真确,学生要完成导学案上预习填空,就要认真地去读全篇课文,才能完成填写,如果不是认真地读课文,就不能正确填写,甚至不能填写出来,同时也检查学生对课文是否熟悉。所以每次都提前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批阅后学生在第一课时互相交流预习作业,找出错题的原因,及时改正过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再进行第二课时。学生提前预习的好,也加快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有了前期学生认真的预习,我们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候,要充分利用导学案上的预习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再指导学生下一课的学习。

三.抓住导学案中的“重点问题”来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材要求、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巧设问题。实际上,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探究、不断创造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启发艺术,以问促思,用疑引趣,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导学案中的问题,是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的,我们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等来巧妙创设问题,营造出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我们利用导学案,进行第二课时,直奔两个大问题来进行讨论学习。切入课文的重点学习,不在是满篇问,满篇分析了,而是抓住课文的重点来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带着这两个大问题,通过读书,动手画出有关的句子,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全班进行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下边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相互补充。

最后我要说,导学案不是一张练习题的卷子,它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让导学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6
一. 巧用“学习内容分析”

我们的语文导学案的第一部分是学习内容分析,我认为对学生非常有用,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读了学习内容分析后这些就都知道了。比如我在教学25.《七律。长征》这一课。学习内容分析:这首诗写于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的《长征》,是反映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壮举的伟大革命史诗,是对长征伟大胜利的形象化总结。它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任何艰难,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我在教学第一课时,就带领学生一起认真读学习内容分析,根据学生课前调查的资料,进行补充说明中国工农红军及长征,二万五千里,什么样的草地的资料,把学习内容分析重要的知识用彩色笔画下来,多多读几遍,并且把它记在语文书的课题上,用来随时复习,牢记课文的主题思想,随手翻开每一课,看到课题时候,一下子就知道这一课讲的是什么,以后学生在复习时候一目了然。教学时候学生既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于提高语文课堂十分有效,用彩色笔画下来,也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印象深刻。

二. 认真检查学生的“自主预习”

导学案上的预习部分很重要,它是督促学生做好预习的,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预习题来完成,当学生做完后,我们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候,要充分利用,检查学生读音是否真确,学生要完成导学案上预习填空,就要认真地去读全篇课文,才能完成填写,如果不是认真地读课文,就不能正确填写,甚至不能填写出来,同时也检查学生对课文是否熟悉。所以每次都提前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批阅后学生在第一课时互相交流预习作业,找出错题的原因,及时改正过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再进行第二课时。学生提前预习的好,也加快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有了前期学生认真的预习,我们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候,要充分利用导学案上的预习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再指导学生下一课的学习。

三.抓住导学案中的“重点问题”来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材要求、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巧设问题。实际上,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探究、不断创造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启发艺术,以问促思,用疑引趣,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导学案中的问题,是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的,我们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等来巧妙创设问题,营造出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我们利用导学案,进行第二课时,直奔两个大问题来进行讨论学习。切入课文的重点学习,不在是满篇问,满篇分析了,而是抓住课文的重点来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带着这两个大问题,通过读书,动手画出有关的句子,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全班进行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下边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相互补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