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降价大潮来袭,对行业、对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文/土木

一场从新能源汽车开启,席卷燃油车的“降价潮”正在迅速袭来。

“21万的雪铁龙C6老气横秋,12万的雪铁龙C6沉稳大气。”继雪铁龙大降价之后,超 30 个汽车品牌加入降价大军,今年可能是中国车市从没有过的“腥风血雨”。

我们先来说说湖北以及其他地方政府为什么会推出这些补贴。其实从去年开始,地方政府就有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比如上海针对上汽大众ID.3的补贴政策等等。

到今年,武汉率先进行补贴,实际上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还是由国家托底出面补贴,传统燃油车则交给了地方政府。对地方政府而言,汽车制造是当地的支柱企业,大量的产能被闲置,大量的贷款需要偿还,如果汽车企业发展不好,地方税收就会成问题、如果地方不管不顾,失业潮、税收、民生支出都会成问题。

地方政府开启了优先补贴本地制造企业的措施,实际上就是给当地企业送钱,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此,汽车重镇武汉率先补贴东风系以及上汽通用在武汉工厂生产的车型,东北汽车重镇长春也开始针对一汽大众、一汽进行补贴,

接下来其他的地方政府也都积极跟进,这不只是汽车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体刺激消费的措施,只不过这次变成了地方政府唱主角。

然后再来分析一下车企为什么会这么积极。首先外部经济环境的压力、各地财政收入的压力、促进消费回暖的压力,再到新能源车尤其是特斯拉率先拉开的降价大幕,让电车的价格继续接近同级别油车。消费者出于驾驶体验、使用成本等诸多因素考虑,今年会更青睐于购买电车。所以大幅降价的基本都是燃油车。

新能源车型的崛起速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而大部分传统汽车品牌,仍然是燃油车占绝大多数。在这个大背景下,燃油车的市场规模被新能源车不断侵蚀,必然会导致更加激烈的生存竞争。在新车型更迭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客观规律制约下,为了尽力保住市场份额,就只有价格战这一条路可走了。

需要注意,今年前2个月,燃油车直接跌了30%,新能源车涨了22%,新能源车也救不了车市大盘了。后面10个月的压力会非常大。

所以油车品牌的跟进打折+补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再不这么干,可能真要顶不住了。因为客观上就是没人买,一来钱没了,导致需求降低,有车开着再说,二来电车的刺激,电车口碑已经起来了,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和购买电车了。

不过其实还是有很多品牌在纠结,因为跟进吧,会把品牌附加值 打掉,以后经济回暖了也不容易涨回去,不跟吧,消费者就买别家了。就看不跟进的话撑不撑得住,是保销量还是保品牌。

另外,BBA是否会全面跟进,非常重要。核心要素就是BBA相当于一块市场价格的“天花板”,日子好过的时候,它们的均价能在40万左右,可以给到二线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很大的空间。如果BBA也全面开打价格战,别说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可能会受到最大的冲击。

并且,油车的甩卖一定会波及电车。当价格差距足够大的时候,消费者还是会考虑划算问题的。油车降价,可能会带来短期的销量刺激,电车越降价,可能越降价越没人买。因为大家都觉得电车还是贵,既然降价了,就再等等,说不定还能降下去。

这次的燃油车清库存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的政策因素就是在7月份实施严苛排放标准的“国六B”,那么采用“国六A”排放标准车型作为阶段性过渡的车企,需要在这个时间点前加大库存的清理力度,如果卖不出去,那在政策执行后降价也无法卖了,不如趁早卖,让观望甚至未来购车的用户提前下订单。

这次对于消费者来说,针对国六A燃油车的降价空间来说真的是福利拉满,主机厂和经销商已经做好了亏本卖车的心理准备,国六A燃油车一旦卖不出去就是变相增加主机厂的负担,只要把车卖出去那就是少亏,亏损的数值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内容了。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降价潮有两种妖魔化的现象,一种是各地各品牌官宣、网传出台购车补贴,想蹭上这一波热度但实际上优惠力度并不大,甚至补贴都是自己包装出来的。3月8日的时候雪铁龙C6风头正盛,还有小道消息说北京奔驰C级优惠10万,其实也是一次不怎么高明的营销手段,预设门槛+费用包装+综合优惠陷阱,能买到的会发现你占不到什么便宜。

让它今年3月份的降价潮确实来得很猛,消费者也因此得了后遗症,这与我国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有关,伴随着大几十款品牌汽车先后降价,消费者对车市的预期也会感到更加悲观,也就是“越跌越不买”,毕竟,在那些消费者眼里,认为汽车还有降价的可能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更倾向于持币观望,继续等待汽车进一步地降价,以便用更少的钱买到自己所心仪的产品,这也就是“降价后遗症”。

为了进一步地刺激那些持币观望的消费者进行消费,有些车企便推出了“90天保价”的政策。这种“90天保价”的政策对于消费者而言有效果吗?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安慰作用,但效果肯定不大。

总体来说,降价后遗症确实存在,随着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车企为了抢夺消费者,大都会采取降价优惠措施,但一旦降价过猛,不仅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导致消费者继续持币观望,以期等待汽车进一步地降价,从而造成了销售困境。

大降价会提前透支未来消费需求,对车企来说,如何平衡销量和利润与品牌形象之间的关系,需要通盘考虑。

写在最后: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大混战”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车企谁也跑不了,最终会有大部分的车企倒在黎明前。这里不单是传统车企也包括各种新势力,全世界最主要的车企都会加入进来,无论哪个方向,都是一场生死搏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电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