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发明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如题所述

阿司匹林的发展

早在
1853
年夏尔,弗雷德里克·
热拉尔(
Gerhardt

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
酸,
(乙酰化的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897
年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又进
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在
1897
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
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
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
艾兴格
林的指阿司匹林于
1898
年上市,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
极大的兴趣。
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
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
熔融酯化,
使其高分子化,
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1899
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
Aspirin

。根据文献记载,阿司匹林
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
霍夫曼,
但这项发明中,
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
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阿图尔·艾兴格林的辛酸故事发生在
1934
年至
1949
年间。

1934
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

当时的德国正处在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
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下,
狂妄的纳粹统治者更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
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
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
霍夫曼一个人的头上,
为他们的
“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
贴金。
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阿图尔·艾兴格林的嘴,还把他关进了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大约在
1949
年前后,
阿图尔·艾兴格林又提出这个问题,
但不
久他就去世了。
从此这事便石沉大海。英国医学家、史学家瓦尔特·斯尼德几经周折获得德
国拜耳公司的特许,
查阅了拜耳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
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恢复了这项发明
的历史真面目。他指出:在阿司匹林的发明中,阿图尔·艾兴格林功不可没。


2015
年为止,

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
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
镇痛和抗炎药,
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在体
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
TXA2
生成的
减少有关。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制备方法

阿司匹林经水杨酸乙酰化而得:
在反应罐中加乙酐
(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
0.7889
倍)

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
81-82
℃反应
40-60min
。降温至
81-82
℃保温反

2h
。检查游离水杨酸合格后,降温至
13
℃,析出结晶,甩滤,水洗甩干,于
65-70
℃气
流干燥,得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治疗监测的主要实验室方法有:血小板聚集检测、血小板指数、尿液
11-
脱氢
-TXB2
检测、流式细胞术等。

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是最早被应用于抗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已经被确立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MI)
二期预防的经典用药。作用原理是阿司匹林通过与环
氧化酶
(cyclooxygenase

COX)
中的
COX-1
活性部位多肽链
530
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发生不
可逆的乙酰化,导致
COX
失活,继而阻断了
AA
转化为血栓烷
A2(TXA2)
的途径,抑制
PLT

集。

COXs

AA
生成
TXA2
和前列腺素
I2

PGI2
)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
,
在人体内有
COX-1

COX-2
两种形式,
COX-1

PLT
固有的。临床研究表明,对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
及其他高危人群短期或长期阿司匹林治疗对预防在随后可能发生的心肌梗死、
脑卒中、
血管
性死亡方面有明确的益处,
但在最佳剂量和阿司匹林抵抗问题上仍存争议。
随着对抗血小板
聚集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的
实验室监测指标。



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
(如缓激肽、
组胺)
的合成,
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
(可能作用于下视丘)
的可能性;

②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该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
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
(如组胺)
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
抑制溶酶体酶的释
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
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
外周血管扩张,
皮肤血流增加、
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
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
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抗风湿作用:该品抗风湿的机制,
除解热、镇痛作
用外,
主要在于消炎作用;
⑤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
酶(
prostaglandin cyclooxygenase

、从而防止血栓烷
A2

thromboxane A2TXA2
)的生
成而起作用(
TXA2
可促使血小板聚集)
。此作用为不可逆性。

阿司匹林发展前景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

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他一些并认为这些作用都与抑制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 , Cox2 )
的活性及抑制血栓有关


1
阿司匹林在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阿司匹林用作冠脉

搭桥手术的患者,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主要通过抑制动脉管壁上脂肪类沉积斑的形成而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与安慰剂相比,
不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服用阿司匹林都能降低大隐静
脉桥血管堵塞的发生,其剂量范围为
100

975mg

d

的研究认为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不会增加术后出血,
与不服用者相比,
没有显著差别。
因为服
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其血小板功能在新的血小板释放后就恢复正常。
对阿司匹林敏感的高危
患者,减少失血量的最佳方法是联合多种治疗,包括使用止血药等

2
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导致的迟发神经元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功能恢复,其机制尚不明。
研究表明,
CIRI
主要与氧化应急、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有关。阿司匹林不仅有抗血栓作
用,还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邱丽颖用线栓法制作局部脑缺血
2h
,再灌注
24h
模型,观
察阿司匹林
6mg/kg
对正常神经元密度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药理学通报》

《药学基础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