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带孩子了解日本的“食育精神?

如题所述

前几年开始了解到日本的“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也就是从幼儿期,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观培养上。这些年,“食育”这种精神也传到中国,我们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也能够在一些书籍和活动中看到这种方法。“食育”这种方法最可贵的是希望通过对食物营养、食物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产生感恩之心,进而培养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


不过相比日本处处体现出来的食育精神,中国还欠缺不少,特别是中国的孩子对于食物的来源和制作缺乏了解,也没有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们参与到食物的制作当中,体会不到制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其实我们这一代大人就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有很多食物方面的常识我们也不太了解。比如曾经我们几个同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突然聊到了黄豆,有一个年长一些的同事就问我们,“你们知道黄豆在刚结出来果实的时候是咱们平时吃的什么东西吗?”基本上90后的同事都在摇头,我们稍微年长一些的都暗自偷笑,因为我们知道黄豆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毛豆。为什么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根源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也没有途径摄取这方面的知识。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多了解食物,在城市中的我只能抽时间带孩子去野外采摘,或者多带孩子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最近看的一套书《大自然中的美食》,其实不看作者我也能猜到作者们一定是日本人,因为从这几本书中就能明显体会到日本的“食育”精神。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阅读这套书籍,我和孩子不仅仅是从头到尾进行阅读,仔细的观看每张图片,最关键的是结合每本书我们都进行了额外的操作。我相信作者们也绝不是让小读者阅读完就完事,而会希望小读者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了解这些食物。


第一册《大米哪里来》是按照大米的成长日期来描述的,在这本书的开始就告诉孩子们把稻种放到盐水里,沉下去的就是好稻种,并且稻种不是直接种到田里,而是从4月份开始育苗,经过一个月之后才可以移栽到田里。这本书把大米从种子到最后的打磨出来的“精米“的过程用照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水稻从绿色到黄色是如何演变的每一次细小的变化都没有落下。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女儿用自己的画笔重新画了一张图,梳理了这本书的脉络,更好的理解了大米是怎么来的。




第二册《牛奶大变身》介绍了牛奶可以制作的多种食物。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牛奶制品一般也就是喝的牛奶和酸奶,如果平时有的妈妈在家做烘焙,可能有的孩子会了解到牛奶还可以做成奶油进行蛋糕装饰。由于我们中国家庭很少使用黄油和奶酪,所以对于牛奶制作成这两样食物就不是特别了解,书中用图示的方法把每一样食物是如何制作完成都充分的展现出来,而且每个都标注了详细的时间。女儿在看完这本书后,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牛奶制作的这几样食物的制作过程绘制出来,而且我们还上网查了牛奶还可以制作成:牛奶饼干、冰淇淋、豆奶、牛奶面包、奶粉等。这本书真正让孩子彻底了解了牛奶制品的加工过程。



第三册《最爱巧克力》是我们大人也需要阅读的书籍,平时吃巧克力倒是很多,但是对于巧克力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却是完全不了解。我和女儿很惊讶于可可树的果实竟然如此之大,而且果实里面还有白色的、粘粘的小颗粒。可可树的果仁还需要香蕉叶包裹,才能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发酵。书中还提到可以试着嚼一嚼,为了让我的女儿体会到可可的味道,家里做黑森林蛋糕剩下的可可粉我让女儿舔了一下,果然是很苦的味道。书的最后还教孩子制作专属于自己的巧克力,按照上面的步骤,我和女儿也在家制作了巧克力,并用花生仁进行了装饰,我和女儿都超级喜欢自己制作的巧克力!



第四册《蜂蜜做好了》详细介绍了蜜蜂的采蜜过程和蜂农取蜜的过程。我的女儿通过这本书彻底了解了蜜蜂把蜜采回来是如何存放的。夏天的时候,她会看到有养蜂人在用蜂箱取蜂蜜,但是从来不知道这个蜂箱如何使用。终于通过这本书了解了蜂箱的结构和用处,并且知道了平时喝到的蜂蜜是蜜蜂通过辛苦的劳动采集的,蜜蜂要采集超过1万朵花的花蜜,才能最终酿出1勺蜂蜜。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把这本书的图片进行了扫描,重新打印出来,让我的女儿结合书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排序,而且用简短的话概括了每张图片,加深了蜜蜂采蜜和蜂农取蜜过程的理解。



第五册《大豆!变身!》先是简单介绍了大豆的生长过程,并且把大豆制作的每一样食物的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我的女儿在看这本书之前是了解大豆可以通过豆浆机磨出豆浆,大豆还可以发芽生成黄豆芽炒菜,大豆能制作出豆腐。她通过这本书知道了日本人使用大豆做出的食物纳豆和味噌。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女儿还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每样食物的制作过程用关键词绘制出来,并且还画了一个小的思维导图,把书中提到的豆奶、酱油、腐竹、豆腐渣、油炸豆腐、冻豆腐、炸豆腐盒这些食物标注出来,她画完之后感到大豆真是个神奇的食物!




《大自然中的美食》这套书真真正正的体现了日本的“食育“精神,我们国家的小朋友也需要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让我们的孩子对食物充满感恩之心,对生产食物的人充满敬畏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28

前几年开始了解到日本的“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也就是从幼儿期,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观培养上。这些年,“食育”这种精神也传到中国,我们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也能够在一些书籍和活动中看到这种方法。“食育”这种方法最可贵的是希望通过对食物营养、食物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产生感恩之心,进而培养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


不过相比日本处处体现出来的食育精神,中国还欠缺不少,特别是中国的孩子对于食物的来源和制作缺乏了解,也没有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们参与到食物的制作当中,体会不到制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其实我们这一代大人就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有很多食物方面的常识我们也不太了解。比如曾经我们几个同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突然聊到了黄豆,有一个年长一些的同事就问我们,“你们知道黄豆在刚结出来果实的时候是咱们平时吃的什么东西吗?”基本上90后的同事都在摇头,我们稍微年长一些的都暗自偷笑,因为我们知道黄豆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毛豆。为什么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根源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也没有途径摄取这方面的知识。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多了解食物,在城市中的我只能抽时间带孩子去野外采摘,或者多带孩子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最近看的一套书《大自然中的美食》,其实不看作者我也能猜到作者们一定是日本人,因为从这几本书中就能明显体会到日本的“食育”精神。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阅读这套书籍,我和孩子不仅仅是从头到尾进行阅读,仔细的观看每张图片,最关键的是结合每本书我们都进行了额外的操作。我相信作者们也绝不是让小读者阅读完就完事,而会希望小读者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了解这些食物。


第一册《大米哪里来》是按照大米的成长日期来描述的,在这本书的开始就告诉孩子们把稻种放到盐水里,沉下去的就是好稻种,并且稻种不是直接种到田里,而是从4月份开始育苗,经过一个月之后才可以移栽到田里。这本书把大米从种子到最后的打磨出来的“精米“的过程用照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水稻从绿色到黄色是如何演变的每一次细小的变化都没有落下。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女儿用自己的画笔重新画了一张图,梳理了这本书的脉络,更好的理解了大米是怎么来的。




第二册《牛奶大变身》介绍了牛奶可以制作的多种食物。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牛奶制品一般也就是喝的牛奶和酸奶,如果平时有的妈妈在家做烘焙,可能有的孩子会了解到牛奶还可以做成奶油进行蛋糕装饰。由于我们中国家庭很少使用黄油和奶酪,所以对于牛奶制作成这两样食物就不是特别了解,书中用图示的方法把每一样食物是如何制作完成都充分的展现出来,而且每个都标注了详细的时间。女儿在看完这本书后,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牛奶制作的这几样食物的制作过程绘制出来,而且我们还上网查了牛奶还可以制作成:牛奶饼干、冰淇淋、豆奶、牛奶面包、奶粉等。这本书真正让孩子彻底了解了牛奶制品的加工过程。



第三册《最爱巧克力》是我们大人也需要阅读的书籍,平时吃巧克力倒是很多,但是对于巧克力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却是完全不了解。我和女儿很惊讶于可可树的果实竟然如此之大,而且果实里面还有白色的、粘粘的小颗粒。可可树的果仁还需要香蕉叶包裹,才能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发酵。书中还提到可以试着嚼一嚼,为了让我的女儿体会到可可的味道,家里做黑森林蛋糕剩下的可可粉我让女儿舔了一下,果然是很苦的味道。书的最后还教孩子制作专属于自己的巧克力,按照上面的步骤,我和女儿也在家制作了巧克力,并用花生仁进行了装饰,我和女儿都超级喜欢自己制作的巧克力!



第四册《蜂蜜做好了》详细介绍了蜜蜂的采蜜过程和蜂农取蜜的过程。我的女儿通过这本书彻底了解了蜜蜂把蜜采回来是如何存放的。夏天的时候,她会看到有养蜂人在用蜂箱取蜂蜜,但是从来不知道这个蜂箱如何使用。终于通过这本书了解了蜂箱的结构和用处,并且知道了平时喝到的蜂蜜是蜜蜂通过辛苦的劳动采集的,蜜蜂要采集超过1万朵花的花蜜,才能最终酿出1勺蜂蜜。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把这本书的图片进行了扫描,重新打印出来,让我的女儿结合书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排序,而且用简短的话概括了每张图片,加深了蜜蜂采蜜和蜂农取蜜过程的理解。



第五册《大豆!变身!》先是简单介绍了大豆的生长过程,并且把大豆制作的每一样食物的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我的女儿在看这本书之前是了解大豆可以通过豆浆机磨出豆浆,大豆还可以发芽生成黄豆芽炒菜,大豆能制作出豆腐。她通过这本书知道了日本人使用大豆做出的食物纳豆和味噌。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女儿还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每样食物的制作过程用关键词绘制出来,并且还画了一个小的思维导图,把书中提到的豆奶、酱油、腐竹、豆腐渣、油炸豆腐、冻豆腐、炸豆腐盒这些食物标注出来,她画完之后感到大豆真是个神奇的食物!




《大自然中的美食》这套书真真正正的体现了日本的“食育“精神,我们国家的小朋友也需要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让我们的孩子对食物充满感恩之心,对生产食物的人充满敬畏之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