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 译文

越少越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②,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③,行乐须及春④。

我歌月徘徊⑤,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⑥,相期邈云汉⑦。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诗词大意

月下独酌 李白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2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注释
• 作者简介
• 诗词大意
• 说明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②,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③,行乐须及春④。

我歌月徘徊⑤,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⑥,相期邈云汉⑦。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诗词大意

月下独酌 李白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②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③去,萧萧班马鸣。

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译文: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第2个回答  2013-03-14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评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第3个回答  2008-10-12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第4个回答  2008-10-12
一壶美酒花丛间,自斟自酌孤独客。
举杯共邀天上月,窥影三人共欢饮。
月不知晓饮酒乐,影徒随偎我孤身。
暂伴玉兔无情影,我趁良辰快行乐。
月九天徘徊不进,影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时作乐寻欢,醉后再各自离散。
愿与月结忘情友,银河岸边再相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