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四市2009~2010年学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如题所述

苏北四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答案】C
【解析】A项miù/móu liǎ/1iǎng chèn B项qiào ài/yì biǎn/piān C项zhào/zhāo zhì/shi ào/āo D项dí yà/zhā pí/bài
2. (3分)【答案】D
【解析】A.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与语境相反。B.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常用作贬义,此处属色彩不当。C.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常用于人,此处属用错对象。D.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3.(4分)【答案】①社会性②平民性③动态性(或可变性)④两面性(答“非主流性”亦可)
4.(5分)①【参考示例】一只“硕鼠”,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拖着肥肠般的长尾巴,正想从铺着钞票的玻璃罐里逃出。无奈,任他满头大汗、高呼大喊,贪来的金钱撑肥了躯干,就是爬不出欲望的“牢笼”。
(正确使用一种修辞格1分,描述符合画面内容,生动形象2分。“老鼠、玻璃罐、钞票”每缺1点扣1分)
②【参考示例】贪得无厌者将自食其果/贪婪者终究是作茧自缚。(要点:贪婪、自食其果各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答案】A
【解析】趋:奔赴。如“夜趋高邮”(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尝趋百里外”(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3分)【答案】D
【解析】③和⑤不是。③是说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之事,张方平认为一定是谣传。⑤表现的是张方平上奏的十四条计策好。
7.(3分)【答案】C
【解析】(不是“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到上元观灯”,而是“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此时适逢上元节日(即元宵节),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
8.(10分)【答案】(1)(4分)在这期间(趁机)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才是必胜的方法。(“厉”1分:“坚”1分;“除”1分;判断句1分。若语意有误,则该句不得分)
(2)(3分)下诏催促方平前往,并答应(他)让他斟酌事宜自行处置。(“趣”1分; “便宜从事”1分:省略句1分。若语意有误,则该句不得分)
(3)(3分)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做防备了。(“罪”1分:“为先事之备”1分;语句顺畅1分。若语意有误,则该句不得分)
附文言文翻译:
张方平,字安道,应天宋城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籍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趁此机会)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El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守蜀。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f1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因此上奏免除(两蜀)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d4)1j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以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El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渐渐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元祜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3分)【答案】计日,即算计着日子。(1分)突出时间的短暂,借此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不得不离别的无奈(2分)
(2)(4分)【答案】想象(虚写)、借景抒情。(2分)作者通过想象别后途中境遇以及归雁、啼猿、黄蝶、险波等景象,传达出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与神伤。(2分)
(3)(3分)【答案】在别离时只有醉饮才能承受这离别之苦(1分)。作者通过醉饮来躲避别离之痛,以貌似旷达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出离情别绪和友情的深厚。(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纫秋兰以为佩(2)扪参历井仰胁息(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凝绝不通声暂歇 (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横眉冷对千夫指 躲进小楼成一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6分)【答案】①开篇点题,暗示文章主旨;②与文章的结尾形成照应;⑨为后文叙写童年“听松”及成年后的城市生活做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答案】(1)对比(或衬托)(1分),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1分)突出对青松的赞美之情(1分)。(2)夸张(1分),突出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1分),突出表现松涛对作者的心灵震撼。(1分)。
13.(5分)【答案】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2分),表达了对松涛的感激之情(1分);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答案】①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像青松一样生机勃勃;②像青松一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傲然挺立,响彻天地;③一个人要像松一样充满正气,不可在“风月”“缤纷色彩”之中消磨掉锐气;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迁的时代,要把个人的激情融入到这洪流之中。(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5.(3分)【答案】B
【解析】“个人条件较欠缺”不够准确,第一节能看到“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来自较落后地区”表述不准确,过于绝对化了,文中表述为“‘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16.(6分)【答案】(1)传统思想观念、家庭的期望迫使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2)大城市的人生发展机会吸引大学生留下来;(3)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4)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5)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没能顺应社会现实的转变。(6)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脱节。(每点1分)
17. (6分)【答案】(1)对“蚁族”无法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表示同情;(2)对“蚁族”给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表示隐忧;(3)对“蚁族”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表示批评;(4)对“蚁族”的选择与努力表示鼓励。(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七、作文(70分)参照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l题。(10分)
19.(6分)【答案】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每处1分)
20.(2分)【答案】书数(每空1分)
21.(2分)【参考答案】①做事不可急于求成,②做事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赵襄主跟从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就与子期进行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事都教给你了呀,是你使用得不恰当啊!大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调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5分)【答案】A、D
【解析】A项,阿毛是《祝福》中祥林嫂与祥林所生的独子,寡妇单四嫂子的独子是宝儿。D项“斩马谡”在“空城计”后。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失空斩》即《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合称,三出戏故事前后衔接。
23.(10分)
(1)【参考示例】宝玉丢失通灵宝玉,举止疯癫,贾府拟为宝玉迎娶宝钗,冲喜消灾。(1分)主事者王熙凤深知宝玉心在黛玉(1分),于是哄骗宝玉并让黛玉的丫鬟雪雁在婚礼时搀扶宝钗,(1)名娶黛玉,实为宝钗。(1分)
(2)【参考示例】哈姆雷特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以及忧郁、沉思的性格弱点导致其悲剧命运结局。所以说,其为悲剧英雄。(3分)哈姆雷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由此可以看出他
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3分)(本题应从“悲剧~‘多思想”两个层面展开分析。合情合理皆可酌情赋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24.(3分)【答案】①对小问题不重视,等小事变大,才急于集中处理,一刀切除。(1分)②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已经形成一种程式、模式、定式。(2分)(要从“路径”和“依赖”两个层面进行作答)
25.(6分)【答案】①对出现的问题不重视,采取拖延战术,责任意识不强,②率性而为,缺少约束、监督机制,⑨在用人机制上存在偏差,平时不做事、精力忙“大事”的人受到领导青睐。(每点2分)
26.(6分)【答案】①运用比喻论证,将积累成堆的问题比作‘寿星头上的那团赘肉’进行说理,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现在部分部门的办事模式;②运用类比论证,将责任心不强,工作拖延的工作作风和单身汉的生活进行类比,嘲讽了有些部门办事拖延作风和无责任心;③运用对比论证,将平时做事的和平时不做事的进行对比,凸显用人机制的偏差。(每点2分,要涉及特色和分析鉴赏两个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9
1.(3分)【答案】C

【解析】A项miù/móu liǎ/liǎnɡ chèn B项qiào ài/yì biǎn/piān C项zhào / zhāo zhì/ shì ào/áo D项dí yà/zhā pí/bài

2. (3分)【答案】D

【解析】A.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与语境相反。B.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常用作贬义,此处属色彩不当。C.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常用于人,此处属用错对象。D.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3.(4分)【答案】①社会性 ②平民性 ③动态性(或可变性) ④两面性(答“非主流性”亦可)

4.(5分)①【参考示例】一只“硕鼠”,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拖着肥肠般的长尾巴,正想从铺着钞票的玻璃罐里逃出。无奈,任他满头大汗、高呼大喊,贪来的金钱撑肥了躯干,就是爬不出欲望的“牢笼”。(正确使用一种修辞格1分,描述符合画面内容,生动形象2分。“老鼠、玻璃罐、钞票”每缺1点扣1分)

②【参考示例】贪得无厌者将自食其果∕贪婪者终究是作茧自缚。(要点:贪婪、自食其果各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答案】A

【解析】趋:奔赴。如“夜趋高邮”(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尝趋百里外”(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3分)【答案】D

【解析】③和⑤不是。③是说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之事,张方平认为一定是谣传。⑤表现的是张方平上奏的十四条计策好。

7.(3分)【答案】C

【解析】(不是“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到上元观灯”,而是“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此时适逢上元节日(即元宵节),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

8.(10分)【答案】⑴在这期间(趁机)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才是必胜的方法。(“厉”,1分;“坚”,1分;“除”,1分;判断句,1分)

⑵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并答应(他)让他斟酌事宜自行处置。(“趣”,1分; “便宜从事”,1分;省略句,1分;)

⑶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做防备了。(“罪”,1分;“为先事之备”,1分;语句顺畅,1分)

附文言文翻译:

张方平,字安道,应天宋城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他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籍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趁此机会)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的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守蜀。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因此上奏免除(两蜀)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以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渐渐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元佑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3分)【答案】计日,即算计着日子。(1分)突出时间的短暂,借此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不得不离别的无奈(2分)

(2)(4分)【答案】想象(虚写)、借景抒情。(2分)作者通过想象别后途中境遇以及归雁、啼猿、黄蝶、险波等景象,传达出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与神伤。(2分)

(3)(3分)【答案】在别离时只有醉饮才能承受这离别之苦 (1分)。作者通过醉饮来躲避别离之痛,以貌似旷达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出离情别绪和友情的深厚。(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纫秋兰以为佩(2)扪参历井仰胁息(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凝绝不通声暂歇

(5)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横眉冷对千夫指 躲进小楼成一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6分)【答案】①开篇点题,暗示文章主旨;②与文章的结尾形成照应;③为后文叙写童年“听松”及成年后的城市生活做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答案】(1)对比(或衬托)(1分),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1分)突出对青松的赞美之情(1分)。(2)夸张(1分),突出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1分),突出表现松涛对作者的心灵震撼。(1分)。

13.(5分)【答案】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2分),表达了对松涛的感激之情(1分);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答案】①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像青松一样生机勃勃;②像青松一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傲然挺立,响彻天地;③一个人要像松一样充满正气,不可在“风月”“缤纷色彩”之中消磨掉锐气;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迁的时代,要把个人的激情融入到这洪流之中。(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5.(3分)【答案】B

【解析】“个人条件较欠缺”不够准确,第一节能看到“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来自较落后地区”表述不准确,过于绝对化了,文中表述为“‘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16.(6分)【答案】(1)传统思想观念、家庭的期望迫使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2)大城市的人生发展机会吸引大学生留下来;(3)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4)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5)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没能顺应社会现实的转变。(6)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脱节。(每点1分)

17. (6分)【答案】(1)对“蚁族”无法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表示同情;(2)对“蚁族”给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表示隐忧;(3)对“蚁族”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表示批评;(4)对“蚁族”的选择与努力表示鼓励。(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七、作文(70分)参照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加考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6分)【答案】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每处1分)

20.(2分)【答案】书 数(每空1分)

21.(2分)【参考答案】①做事不可急于求成,②做事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赵襄主跟从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就与子期进行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事都教给你了呀,是你使用得不恰当啊!大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调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5分)【答案】A、D

【解析】A项,阿毛是《祝福》中祥林嫂与祥林所生的独子,寡妇单四嫂子的独子是宝儿。D项“斩马谡”在“空城计”后。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失空斩》即《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合称,三出戏故事前后衔接。

23.(10分)

(1)【参考示例】宝玉丢失通灵宝玉,举止疯癫,贾府拟为宝玉迎娶宝钗,冲喜消灾。(1分)主事者王熙凤深知宝玉心在黛玉(1分),于是哄骗宝玉并让黛玉的丫鬟雪雁在婚礼时搀扶宝钗,(1)名娶黛玉,实为宝钗。(1分)

(2)【参考示例】哈姆雷特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以及忧郁、沉思的性格弱点导致其悲剧命运结局。所以说,其为悲剧英雄。(3分)哈姆雷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3分)(本题应从 “悲剧”“多思想”两个层面展开分析。合情合理皆可酌情赋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24.(3分)【答案】①对小问题不重视,等小事变大,才急于集中处理,一刀切除。(1分)②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已经形成一种程式、模式、定式。(2分)(要从“路径”和“依赖”两个层面进行作答)

25.(6分)【答案】①对出现的问题不重视,采取拖延战术,责任意识不强,②率性而为,缺少约束、监督机制,③在用人机制上存在偏差,平时不做事、精力忙“大事”的人受到领导青睐。(每点2分)

26.(6分)【答案】①运用比喻论证,将寿星头上的那团赘肉比作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说理,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现在部分部门的办事模式;②运用类比论证,将责任心不强,工作拖延的工作作风和单身汉的生活进行类比,嘲讽了有些部门办事拖延作风和无责任心;③运用对比论证,将平时做事的和平时不做事的进行对比,凸显用人机制的偏差。(每点2分,要涉及特色和分析鉴赏两个方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