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四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如题所述

1.D

2.A

A: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B: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C: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人,这里用错对象。

D: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3. 控制卷烟数量、降低减少焦油含量、大力宣传控烟、扩大控烟范围

4. “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上阅读不方便及时勾画重要语句,不能及时写上自己的随感,不利于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5.B

6. C

7.B

8.⑴有人诬陷韩亿的儿子韩纲受人请托接受了别人的金子(贿赂),韩亿请求自己断案审查这件事。

⑵韩亿彻底追查了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生病害怕被罢职(于是向王钦若行贿),(只是没想到)金子没送到而事情已经暴露。

⑶现在不能告谕他们使他们解除仇恨,却(竟然)趁机加封他,这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

9.(1)(6分)“少日”,春天来临,词人要“插花”、“走马”、“醉千钟”纵情狂欢,感觉生命像浓酒一样让人陶醉,其乐无穷。 “老去”,春天来临,词人呆在小房子里,烧香、喝茶,消磨时光,内心感受像病酒一样痛苦难奈。

(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10.(1)箫鼓追随春社近;(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4)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5)先齐其家,先修其身。

11. ①燕子与人们和平相处;

② 燕子与人结邻,却不能像先前那样安定;

③燕子不再与人共处。

12. 与第③节所描写的燕巢形成对比,借以说明燕巢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生了变化,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已经有了隔阂,表现了作者对“羲皇上的境界”的一种怀念。

13. (1)为能再与燕子为邻感到高兴,为燕子能否还会如往日一样如期归巢而担忧,期盼能与燕子和谐共处。

(2)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对命运多舛的无奈和伤感,对旧居及往日生活的怀念。

14. 羲皇上追求的是指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克己谅人的一种传统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人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改变。

能够协调: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更高水平的和谐的过程,这与羲皇上的生活追求并不矛盾。只要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能实现羲皇上和现代化的协调。

难以协调:羲皇上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过去,现代化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必然会改变,两者自然难以协调。

甲15.C

16.这些语句从现实的角度揭示了“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种不正之风施用范围愈加广泛的现象;对当前一些人侵吞公物,化公为私的丑恶灵魂作了“动态”的心理刻画;同时又为下文深刻揭示这种处世原则的实质、危害等提供了坚实的论证基础。

17. (1)做革命者和先进分子,谴责、制止“动手者”,不许他动;

(2)斥责、制止、惩处那些先动手并且在那里大动特动的首恶者;

(3)提高警惕,揭露那些掩耳盗铃、贼喊捉贼的腐朽分子的真相,以警醒人们。

乙15.C

16. (1)他们在对“爱”的追求上是一致的,“爱”既是徐志摩的创作源泉,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

(2)他们具有极为相似的性格和气质:他们在24岁以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而是都做着政治家的梦。

(3)彼此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吸引。

17. (1)在泰戈尔访华前与之频繁通信,商榷来华事宜,并在报刊上为其造势宣传。

(2)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全程陪同,照料周到,并为他的演讲做了出色的翻译。

(3)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常以诗画互赠,进行文学交流,结下深厚情谊,并使泰戈尔对中国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或:对中国产生了更深厚的情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