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特点介绍

如题所述

1 小龙虾特征特性

小龙虾( Procambarus clarkii ),又叫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外壳坚硬,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成体长 5.7~11.8 cm ,头部有触须 3 对,胸部有步足 5 对,第 1~3 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 4 、 5 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 2 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小龙虾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适宜水温 10~30 ℃ 。发育全过程分为 4 个阶段:幼体、幼虾、成体、成虾。幼体摄食卵黄或母体呼吸水流带来的食物;幼虾独立生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 1.0~3.0 cm ;成体为未性成熟的个体,主动摄食浮游动物和水虫饵料,体长 3.0 cm 以上;成虾为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虾和商品虾 。

2 小龙虾稻田生态种养技术

2.1 稻田设施建设

选择地势低、保水性好、远离污染源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确保其不受洪水淹没( 2019 年 6 月 19 — 21 日金寨县梅山镇、白塔畈镇小龙虾养殖户受暴雨洪水影响,小龙虾大量逃走,造成经济损失 12 万元);面积 0.67~3.33 hm 2 。对田埂进行加宽、加高、加固,使其高于田面 0.8 m 以上、埂宽 5~6 m 、顶部宽 2~3 m ,沿稻田田埂内侧开挖 3.5~4.0 m宽、 1.0~1.5 m 深的稻田环形围沟,面积 3.33 hm 2 以上大田在中间开挖 1~2 m 宽、 0.8 m 深的“十”字形间沟 。

2.2 放养前期准备

2.2.1 移栽水草。栽植水草占稻田面积的 30% 左右(围沟面积的 50% ),以伊乐藻、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等为主,种植时间以 11 月中下旬为宜,使用含氨基酸、腐殖酸、多种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机肥。

2.2.2 施足基肥。施生物水稻专用肥。秧苗一般在 6 月上、中旬插秧,施生物水稻专用肥 750 kg/hm 2 作底肥,追施尿素75 kg/hm 2 作分蘖肥、钾肥 75 kg/hm 2 作穗肥;避免使用氨水和碳酸氢铵。水稻收割后,施用商品秸秆腐熟剂 30 kg/hm 2 ,腐熟后既能肥田,又能作小龙虾饵料。冬季施生物有机肥750~1 500 kg/hm 2 或投放干鸡粪 60~75 袋 /hm 2 ,不开袋平铺于稻田中。

2.2.3 稻田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第 1 年围沟内要进行消毒,用生石灰 1 800~2 250 kg/hm 2 带水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围沟有存虾时,应选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

2.3 放养

2.3.1 虾苗选择。最好选择周边稻田养殖或池塘、沟渠中采集的幼虾作虾苗,要求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个体大小均匀,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2.3.2 虾苗运输。虾苗远距离运输,要选优质幼虾装入塑料虾筐,每筐装重不超过 5 kg ,装后上面放 1 层潮湿水草,运输时间不超过 2 h ;活水车运输在 2~10 h 之间;尼龙袋注水充氧运输能保证 10 h 以上。

2.3.3 虾苗投放。每年 5 — 6 月稻田投放规格为 40~60 尾 /kg(相当于 3~4 cm )的幼虾 15 万只 /hm 2 左右;如果 9 — 10 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 2 年 4 月下旬至 5 月收获成虾,同时补放规格为 2~3 cm 的幼虾 22.5 万只 /hm 2 。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 2~3 次,每次 1~2 min ,使虾苗适应水温,然后投放在围沟或田间沟中。

2.4 科学种养

2.4.1 水稻种植。养虾稻田一般只种一季中稻,旱育旱管,选择节水型、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 4 — 5 月稻田排水整田; 6 月上旬采取浅水插秧,进行宽行密株种植,即行距 25~40 cm 、株距 18 cm ; 8 —9 月中稻收割。科学种植水稻,整季不喷或少喷农药,以降低水稻农药残留,使稻米口感更好且有质量保证。小龙虾对水质有一定要求,如果水质被破坏,小龙虾会起到预警作用。水稻产量可达 9.0~10.5 t/hm 2 。

2.4.2 饲料投喂。虾苗投放后,培养大量的浮游动物,可为幼虾提供很好的饵料。 7 — 8 月加大投喂,如菜饼、豆渣、螺丝肉、河蚌肉、莴苣叶、黑麦草等。尽量做到动物性、植物性和青饲料的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投喂量为虾苗总重的1% 。每日傍晚投喂 1 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 。

2.5 日常管理

2.5.1 蜕壳管理。加强小龙虾蜕壳期间管理,大批小龙虾蜕壳时严禁干扰,蜕壳后立即投喂优质、可口饲料,防止相互残杀。

2.5.2 稻田管理。 7 — 9 月除晒田期外,稻田水位应控制在20 cm 左右。插秧后 15~20 d 晒田,要求轻晒,晒至田不陷脚、田面不裂缝为宜。晒田完成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避免围沟里小龙虾长时间密度过大而造成不利影响。

2.5.3 水位管理。在水稻收割后,稻田水要慢慢加深,避免稻草和鸡粪一次性淹没而使水质快速恶化。 10 — 12 月保田面水深 10~20 cm 的浅水位; 12 月至翌年 2 月保持 30~50 cm 的深水位; 3 — 4 月保持 10~20 cm 的浅水位; 4 — 5 月保持 30~50 cm 的深水位; 6 — 9 月按照水稻栽培要求进行水位管理。

2.5.4 水质管理与日常巡查。最适宜水体 pH 值为 8 左右,故要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一般用量为 75.0~112.5 kg/hm 2 ,每月定期泼洒。建立巡查制度,坚持每天巡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

2.6 防病除害

小龙虾的天敌有鲤、鲫、乌鳢、鲶等鱼类;龟、鳖等爬行类;水老鼠、水蛇、野猫等陆生动物;鹭鸟、翠鸟等禽类。放养前泼洒生石灰 1 125 kg/hm 2 清除敌害生物,进水时用 20 目纱网过滤,同时可在田边设置一些彩条、稻草人以恐吓、驱赶水鸟。针对青苔,用生石灰化成浆趁热均匀泼洒, 1 m 水深用量 300 kg/hm 2 , 3 d 后用合绿虾宝 75 kg/hm 2 培藻,以防青苔反弹。蓝藻用健水宝 500 mL 稀释成 100~200 倍液均匀泼洒 1~2 次,每次间隔 10~15 d 。

2.7 成虾捕捞

2.7.1 轮捕轮放。小龙虾稻田养殖期从幼体到成虾为 60 d左右,从幼虾到成虾为 45 d 左右,放养 30 d 可以捕捞。小龙虾捕捞使用地笼网、手抄网,也可以放干田水捕捞。在第1 茬捕捞完成后,根据稻田留幼虾情况,补放 3~4 cm 的幼虾1.5 万 ~4.5 万尾 /hm 2 。

2.7.2 预留亲虾。为满足稻田养虾的虾种需求,在 8 — 9 月成虾捕捞前期“捕大留小”,后期应该“捕小留大”,直到捕到的虾规格下降到 0.4 kg/ 只以下,即停止捕捞,目的是留足翌年可供繁殖的亲虾,平均不少于 225~300 kg/hm 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1 小龙虾特征特性

小龙虾( Procambarus clarkii ),又叫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外壳坚硬,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成体长 5.7~11.8 cm ,头部有触须 3 对,胸部有步足 5 对,第 1~3 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 4 、 5 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 2 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小龙虾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适宜水温 10~30 ℃ 。发育全过程分为 4 个阶段:幼体、幼虾、成体、成虾。幼体摄食卵黄或母体呼吸水流带来的食物;幼虾独立生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 1.0~3.0 cm ;成体为未性成熟的个体,主动摄食浮游动物和水虫饵料,体长 3.0 cm 以上;成虾为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虾和商品虾 。

2 小龙虾稻田生态种养技术

2.1 稻田设施建设

选择地势低、保水性好、远离污染源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确保其不受洪水淹没( 2019 年 6 月 19 — 21 日金寨县梅山镇、白塔畈镇小龙虾养殖户受暴雨洪水影响,小龙虾大量逃走,造成经济损失 12 万元);面积 0.67~3.33 hm 2 。对田埂进行加宽、加高、加固,使其高于田面 0.8 m 以上、埂宽 5~6 m 、顶部宽 2~3 m ,沿稻田田埂内侧开挖 3.5~4.0 m宽、 1.0~1.5 m 深的稻田环形围沟,面积 3.33 hm 2 以上大田在中间开挖 1~2 m 宽、 0.8 m 深的“十”字形间沟 。

2.2 放养前期准备

2.2.1 移栽水草。栽植水草占稻田面积的 30% 左右(围沟面积的 50% ),以伊乐藻、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等为主,种植时间以 11 月中下旬为宜,使用含氨基酸、腐殖酸、多种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机肥。

2.2.2 施足基肥。施生物水稻专用肥。秧苗一般在 6 月上、中旬插秧,施生物水稻专用肥 750 kg/hm 2 作底肥,追施尿素75 kg/hm 2 作分蘖肥、钾肥 75 kg/hm 2 作穗肥;避免使用氨水和碳酸氢铵。水稻收割后,施用商品秸秆腐熟剂 30 kg/hm 2 ,腐熟后既能肥田,又能作小龙虾饵料。冬季施生物有机肥750~1 500 kg/hm 2 或投放干鸡粪 60~75 袋 /hm 2 ,不开袋平铺于稻田中。

2.2.3 稻田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第 1 年围沟内要进行消毒,用生石灰 1 800~2 250 kg/hm 2 带水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围沟有存虾时,应选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

2.3 放养

2.3.1 虾苗选择。最好选择周边稻田养殖或池塘、沟渠中采集的幼虾作虾苗,要求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个体大小均匀,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2.3.2 虾苗运输。虾苗远距离运输,要选优质幼虾装入塑料虾筐,每筐装重不超过 5 kg ,装后上面放 1 层潮湿水草,运输时间不超过 2 h ;活水车运输在 2~10 h 之间;尼龙袋注水充氧运输能保证 10 h 以上。

2.3.3 虾苗投放。每年 5 — 6 月稻田投放规格为 40~60 尾 /kg(相当于 3~4 cm )的幼虾 15 万只 /hm 2 左右;如果 9 — 10 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 2 年 4 月下旬至 5 月收获成虾,同时补放规格为 2~3 cm 的幼虾 22.5 万只 /hm 2 。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 2~3 次,每次 1~2 min ,使虾苗适应水温,然后投放在围沟或田间沟中。
第2个回答  2020-11-21
 一、了解小龙虾的特殊习性

  1、生殖能力低

  每尾性成熟的雌虾一般怀卵量在300粒左右,最多不超过1000粒。小龙虾在体内怀卵,在体外抱卵、孵化,规模化人工虾苗繁育有一定的难度。

  2、喜荫

  小龙虾喜欢在浅水湿地中生存,可利用废旧池塘、稻田、水生植物(荷藕、水芹、茭白等)种植的水面养殖。养殖基地四周有高大树木对养虾无碍,夏秋高温季节需设置遮阳网等设施。

  3、领域攻击

  小龙虾具有很强的领域行为,某一群体选择某一区域作为固定的领域,不允许其他同类的进入,当外虾进入相遇时,两虾前体抬高,两大螯伸向前方进行厮杀,直到一方退却或败走,否则会被杀死甚至吃掉。

  4、自相残杀

  小龙虾在群体过大或饵料不足时,互相残食表现突出。会出现“硬吃软”(小龙虾在蜕壳及蜕壳后几小时内最易被残食)、“强吃弱”(个体强壮的吃掉个体较弱的)、“大吃小”( 个体大的吃掉个体小的)等情况。

  5、掘洞穴居

  小龙虾具有很强的掘洞能力,洞穴的深度成虾在50~80厘米之间、幼虾25厘米左右,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季节小龙虾大都穴居,以躲避极端温度;繁殖期小龙虾的交配产卵是在洞穴中进行。所以,养殖小龙虾对池塘有破坏性,而且要求养殖池以黏土或壤土为好。

  6、逃逸

  小龙虾在环境不适应、饵料不足和连续阴雨天气最容易逃逸。因此,养虾塘四周和进出水口必须设置防逃设施。

  7、寿命不长

  一般认为小龙虾的寿命18个月左右,达到上市规格或产卵繁殖后的小龙虾必须捕捞上市,养殖中轮捕上市是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8、蜕壳
  小龙虾的生长需要蜕壳。性成熟的成虾一般有11次以上的蜕壳(幼体2次,幼虾9次),整个蜕壳过程需5~10分钟。

  9、攀附

  小龙虾有较强的攀附能力,蜕壳时一般攀附在水草丛中,躲避敌害生物和同类;水质不良或溶氧不足时会爬上草头或塘沟岸边。养殖池塘种植水草,可起到供小龙虾栖息、攀附、遮荫、隐蔽的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21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

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

小龙虾栖息于永久性溪流和沼泽,临时的栖息地,包括沟渠和池塘。在溪流中它们通常与植物或木质碎屑混交在一起,会破坏和削弱堤岸。在洪水退去的地区,可以在简单的洞穴被发现。生活在水体较浅、水草丰盛的湿地、湖泊和河沟内。

小龙虾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在商业养殖过程中应严防逃逸,尤其是严防逃入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水体。其对当地物种生态竞争优势而导致破坏性危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克氏原螯虾
别名
小龙虾、淡水小龙虾、红螯虾
外文名
Red Swamp Crayfish
拉丁学名
Procambarus clarkii

动物界

形态特征

小龙虾
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整体颜色包括红色、红棕色、粉红色。背部是酱暗红色,两侧是粉红色,带有橘黄色或白色的斑点。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爪子是暗红色与黑色,有亮桔红色或微红色结节。幼虫和雌性的爪子的背景颜色可以是黑褐色。头顶尖长,经常有轻微刺或结节,结节通常具锋利的脊椎。
第4个回答  2020-11-21
1 小龙虾特征特性

小龙虾( Procambarus clarkii ),又叫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外壳坚硬,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成体长 5.7~11.8 cm ,头部有触须 3 对,胸部有步足 5 对,第 1~3 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 4 、 5 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 2 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小龙虾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适宜水温 10~30 ℃ 。发育全过程分为 4 个阶段:幼体、幼虾、成体、成虾。幼体摄食卵黄或母体呼吸水流带来的食物;幼虾独立生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 1.0~3.0 cm ;成体为未性成熟的个体,主动摄食浮游动物和水虫饵料,体长 3.0 cm 以上;成虾为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虾和商品虾 。
2: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英文名为 Red swampcrayfish 或 Red swamp crawfish ,拉丁名为 Procambarusclarkii , 隶 属 于 节 肢 动 物 门 ( Arthropoda ) 甲 壳 纲( Crustacea )十足目( Decapoda )爬行亚目( Reptantia )螯虾科( Cambaridae )原螯虾属( Procambarus ) 。 小龙虾属于外来物种,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 ,20 世纪 30 年代由日本引入中国南京一带 ,后因自然传播和人工养殖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 其主产区是湖北、江苏、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 。 小龙虾现已成为中国自然水体的一个物种, 在某些地区更是形成了优势种群 。 近年来小龙虾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养殖动物, 提高其养殖技术和创新其养殖模式是目前养殖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对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养殖模式进行了总结和阐述,以期为小龙虾的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