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孔子或孟子的文章!!

如题所述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是中华民族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德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但也带来新挑战、新问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部分学生责任意识淡薄,诚信和文明礼仪缺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考试作弊、欺负弱小等失范行为频频发生。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要教育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研究孔子德育思想,对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原则(一)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孔子的私学教育中,德育位于首位。孔子主张以“礼”为德育尺度,以“仁”为德育的准则,“仁”和“礼”是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精髓。(二)孔子德育的原则孔子德育的原则有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立志,即确立远大的志向,并朝此志向不断前进。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重视引导学生树立人生抱负。克己,即约束和抑制自身的言行与私欲,严厉要求自己。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他认为要克制自身,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道德规范,就可以称为“仁”。“力行近乎仁。”孔子提倡身体力行,要求学生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不要出现偏差。内省,就是每个人要自觉地进行思想监视,不断地进行反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反省自身的一言一行是否合乎道德尺度;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反躬自问,根究自身的不足。改过,就是勇于面对自身的过错,并且认真改正。子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强调改过,一方面教育学生勇于面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正确看待别人的批评;另一方面协助学生克服缺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二、孔子德育的方法(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即教师在教学时要观察学生的特性,从学生的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特性。孔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谈话与个别观察来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详细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教育;主张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要根据其个性特点和提问的情境来答复,因人施教。(二)启发诱导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想要解决问题而又弄不明白时,教师应及时教学,使学生茅塞顿开;在学生想说而又说不清楚时,教师应帮助他们发言,说得明白。孔子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就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获得一定的感悟。因此,他提倡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不是将某种知识或理论灌输给学生,而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思索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三)学思行结合学,即博学、接受德育,学习道德理论知识,提高道德认知。孔子非常重视学习,曾提出“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生修养过程。一方面,学习是“致道”,即学习与慎思、名辨、笃行不可分割。换言之,学习是起点,是笃行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学习在德育的重要性,表现为学习是自我反省、改过迁善、寻求品性完美的途径。孔子提倡好学、乐学和博学,强调虚心学习。来源:广西教育·A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