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郭巨埋儿”啊???

听说还有典故呢,说说看!!
拜托了!!!

  内邱县志》有记载,郭巨东汉人,原籍河南林县,因"家贫岁凶",讨饭流落到内邱县金提镇(即现在的金店村),给人帮佣度日,生活十分艰难。郭巨有一老母和一个不满三岁孩子。老母疼爱孙子,有饭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孙子。郭巨对妻子说:"本来能让母亲吃上饭就已很困难,再有儿子分享她的饭食,老人家恐怕就会饿死了。"夫妻为孝敬老人,忍痛抱着孩子来到野外,准备埋掉儿子。谁知挖坑挖到三尺多深,竟挖出一个罐子,里面盛满了黄金。郭巨高兴地抱着孩子和一罐金子回了家,从此一家人再不为衣食发愁。而且郭巨的孝名也传遍了天下。当时,郭巨为感念天恩,曾在挖出金子的地方修建了座"慈仁寺"。后人又在此建了一座"郭巨塔",以示纪念。

  晋朝干宝所著《搜神记》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内容与《内邱县志》大致相同,只是在郭巨的家庭上有不同之处。《搜神记》中说:"巨史弟三人,早丧父。礼毕,二弟求分以钱两千万,三弟各取千万。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居有顷,妻产男。巨念举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得黄金一釜。"从这里可以看出,郭巨家原来并非穷到要饭的地步,只是因为兄弟分家,他才贫穷下来。而且,他的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

  另外,民间流传郭巨是"响马"出身,在河北一带发了大财,因怕乡亲们知道自己骤然变富引起祸端,就把一些金子埋到了内邱金提镇。后来,他回到老家河南,借口日子艰难又流落内邱,演出了一场埋儿得金的戏,不仅家道富足起来,而且他也因孝道一举成名。这样的传说之所以被某些记载所舍弃,显然是封建文人认为一个大孝子做过强盗,不大雅观,为了"磨砺风俗,维持教化",才大肆宣扬了郭巨埋儿天赐黄金的故事,并树之为忠孝的典型。

  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谈到郭巨埋儿的故事时写道:"我最初实在替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辛辣地讽刺了这个故事宣扬的愚忠愚孝与对待儿童的残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2
汉朝有个大孝子叫郭巨,为人老实正直,但是家境却非常贫穷。一家四口只挤在一间破茅草屋里。但他仍然很孝顺,诚心诚意的侍奉自己的老母亲。妻子受他的影响,对待婆婆也是一片真心。夫妻两个人就这样天天节衣缩食地让老母亲吃饱穿暖,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他们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叫郭启明,孙子每天都和大人吃的一样,郭的老母亲看后不忍心每次有好吃的时候都要从自己的碗里拨出一部分给小孙孙吃,小家伙三两口便将奶奶给自己的东西吃光了。老母亲的碗里却是空的,郭巨看到这里连忙把儿子赶下了饭桌。
??妻子看见这心痛的一幕,连忙安慰儿子说:“下回奶奶在给你东西你就说你吃饱了。”
??小孩嘴里答应可是每次奶奶给吃的时候,他还是照吃不误。锅巨看到后就对自己的妻子说:“家里太穷了,本来就没有好吃的供养老母亲,可是这孩子不懂事情,还要分吃母亲的食品,长此下去,母亲怎能支持得住呢?我想,咱们将儿子埋掉就没人分吃母亲的食物了,这样老人家兴许能多活几年。”
??“你我都年轻,日子好了以后还可以再生个,母亲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如何是好?”郭巨话到这里妻子执拗不过他,无奈之下答应他把郭启明埋掉。
??郭巨抱着儿子往门外走,心如刀割,为了孝敬母亲,不把儿子埋掉不行啊!他找到了一块空地,挥舞着锄头就要挖坑,他要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埋在此地。谁知,当他挖到一米多深的地方,忽然挖出了一个陶罐,他上前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沉甸甸的发着金黄光芒的金元宝。元宝的上边还刻有几个字,上面是这样写的:苍天被你姓郭的孝顺之情所感动,此元宝官不可取,民不可夺。
??郭大喜过望,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孝心居然感动了上天。从此他和妻子对母亲更加孝顺,并决心用赤诚的孝心和恭敬的行为来感动老天的恩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