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煜《虞美人》的一些问题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是联系作者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4.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的《浪淘沙》个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有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具体,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3.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

4.抒发了亡国后囚徒生活的哀伤心情,反映了一个没落统治者垮台后的凄楚;
追悔已莫及,不如当时把握好,一旦失去,也就不必再留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2
1.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2.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之后写的,愁的是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以及对自己远离故土的软禁生活的感伤,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之情。
这句话,用流水来形容愁情,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表现了愁思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河水一样,连绵不绝 ,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为之动容。

3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此处我们仍将李煜这个“后主”的所指对象驱逐出去,只取王国维所评价的此类词的能指意义——他人是血写一己之戚,而“后主”却是血写人类之悲!如果说在“人生长恨水长东”中,叙述者扮演的是悲壮英雄的角色,那么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叙述人则充满了痛定思痛之后达观人生的哲人色彩。

4.《浪》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作于他死前不久,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虞美人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共:感叹伤怀,故国风物犹在,时势不同,昨日帝王,今日阶下囚

一种追怀、伤感、痛心的情感。
第2个回答  2010-11-12
首先说一点,在分析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作者的背景。因为文章都是有语境的,就是说,文章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写出来的。在这种环境中,作者当然会带有某种特定的情感。比如这里,南朝后主李煜。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写完这首词不久,他就被宋太宗派人毒死了。 那么很明显,写文章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做过皇帝的阶下囚。这样了解了背景就很好分析了。
1:身为阶下囚的作者联想到当初身为皇帝的幸福生活,从而备受精神上的煎熬,不能忍受
这种巨大的落差,因此问“何时了”,看似指前面的风月,其实暗指这种囚徒的生活蛇呢面时候能够结束。
2:抒发了作者社稷倾覆之后的无限悔恨与愁闷。好处在于用江水比愁绪,给人以连绵不绝的感觉,特别生动,形象可感,有感染力。
3: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从皇帝到阶下囚徒的变化,可以说让作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守内心的煎熬,正可谓声声啼血,所以说这样的作品,是“以血书者”。
4:抒发了作者对身为阶下囚的无限悔恨与对身为皇帝时候的无限追忆。两首词共通的体验就是皇帝身份与囚徒身份之间的那种足以令人崩溃的巨大落差。
第3个回答  2010-11-15
dassdsaasdsasdsad

参考资料:sadas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