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古诗的中心思想

两首的都要

《悯农》诗共有两首,主要刻画农民劳作的辛苦,表现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第一首着重批评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公平现象;第二首,着重劝戒世人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

出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原文如下: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如下: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词句注释如下: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扩展资料: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悯农》诗共有两首,主要刻画农民劳作的辛苦,表现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第一首(春种一粒粟)着重批评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公平现象
第二首,着重劝戒世人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7-07
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那么多的社会财富,他们是值得歌颂的、赞扬的。但是他们没有权力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合理的社会使他们贫困无助、冻死饿死、不能生存下去。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第3个回答  2007-07-07
都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要节约,更重要的是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