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的评价是否过誉?

如题所述

“孤篇盖全唐”是古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也推崇有加,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主要在于诗中“敻绝的宇宙意识”。原文如下:
“我认为用得着一点诠明的倒是下面这几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从前卢照邻指点出“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时,或另一个初唐诗人——寒山子更尖酸地吟着“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时,那都是站在本体旁边凌视现实。那态度我以为太冷酷,太傲慢,或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带点狐假虎威的神气。在相反的方向,刘希夷又一味凝视着“以有涯随无涯”的徒劳,而徒劳地为它哀毁着,那又未免太萎靡,太怯懦了。只张若虚这态度不亢不卑,冲融和易才是最纯正的,“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对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那缄默的对方: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因为他想到她了,那“妆镜台”边的“离人”。他分明听见她的叹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他说自己很懊悔,这飘荡的生涯究竟到几时为止!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他在怅惘中,忽然记起飘荡的许不只他一人,对此清景,大概旁人,也只得徒唤奈何罢?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将近四十年之后,李泽厚先生对上述闻先生对此诗的评价,进一步作出了解释。他不同意闻先生说作者“没有憧憬,没有悲伤”的说法,而认为“其实,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李先生的著作如何科学评价是一回事,不过,在对《春江花月夜》理解这一点上,李先生的说法,比起闻先生来,显然又跨进了一步。(此段文字引自程千帆先生《张若虚_春江花月夜_的被理解和被误解》这篇文章对于了解《春江花月夜》在古代诗坛地位的起伏很有帮助,不过学术性比较强,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网上找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6

读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句诗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诗真的是好极了,比“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于是我觉得,这句诗就是唐诗里极好的。而当我到了初中,我读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时候,我觉得这描写得实在是太贴切了,完全迎合当时心中有烦恼的我们,于是我觉得,整个初中就这首诗最棒。到了高中,翻开课本就去找第十九课的古诗时,入眼而来的就是李白老小子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话撞得我胸口直痛,恨不得马上就跳出窗户对着那青天怒吼几声。而也是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唐诗也可以不必押韵,不必那么清婉,可以如此狂放。于是我觉得,这首《将进酒》算是站在了唐诗的顶端了。时间辗转,来到了大学。这时已经没有语文课了,在课外阅读里,我读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赌书消得泼墨香,当初只道是寻常”的时候……我才终于发现,诗词这种东西,就如同我们写的日记。作者写下当时的心情,不管他是故作姿态吟谈春秋之色,还是胸中悲愤狂袭纸卷,诗词本身只是作者向观看人传输自己的志向、心情、所见的载体。当你觉得一首诗好,可能是因为它的押韵,它的体裁,它描写的春花秋月和梧桐细雨映入你心中;也可能你是李白或者苏东坡的脑残粉,如同我看到葛巾女神的回答后就按捺不住自己颤抖的手去点进答案一样。追逐哪首诗词最好?我觉得不太合适,或者说没有意义。当我开心时,我脑袋里想起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当我难过了,李后主和柳永就争相在我脑中卖弄风骚;当我相思了,李清照就坐在旁边为我磨墨……当我,或任意一个人,处在任意不同的情况下时,他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放开了说,人对任何一个事物的喜欢都是私人的,如同房事之好,不足为外人道也。若抓着别人某个状态去延伸、去评论,那对你来说,只是浪费时间。兼收世界之大,方览微尘之美。

第2个回答  2017-10-26

所谓压的意思就是超过,超越,这样看春江花月夜无法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的确是名篇,但绝非是唐代最高水平,春江花月夜中任何一句都只是较好的工巧的句子,但是没有一句是真正的“佳句本天成”我们对比一下同样的长篇七古,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流传千古的名句就有很多,在看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千古佳句。如果拿春江花月夜与这些作品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最后,一个诗人的水平不可能时高时低,即使有在高的灵感,也不可能超过比他水平高得多的人信口一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13
自然和自然法则天天就在哪,所以,不知何人初见月,当然,不知江月待何人。自然和自然法则等待能理解它的人,这样理解,你才能明白,孤篇压倒全唐,也可以压倒古今中外。
第4个回答  2018-09-13
只不过写的东西就是宇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