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为什么后来成了巨贪?

如题所述

自古至今有许多人少年成名,而且他们的故事大多都被流传下来,有些人人长大之后依然很优秀,而有些人长大之后,却渐渐的迷失了自我,声名狼藉。

例如曾因家庭贫困,凿壁借光的匡衡,他因为好学,而被后人所熟悉,但当他长大入朝为官后,却因贪心,谎报封地,而被贬为庶人。战国时齐人邹忌,因一篇讽齐王纳谏而被后人所称赞,但做了宰相后的他却迫害田忌和孙膑。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年少时的一首诗流传千古,但长大为官后却令人发指,此人就是唐朝诗人李绅,如果说我们李绅这个人有点陌生,但是他的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下两句不用说,相信大家也能背出来,这首诗虽然没有被记入《唐诗三百首》,但是它的传颂之广,可以说超过任何一首入选的。能写出这样的诗,很多人都会认为李绅是一位勤俭节约,非常仁慈的人。但历史上的李绅,却与他的这首诗背道而驰。

说到李绅此人,年幼时因为父亲去世,所以是有他的母亲辛辛苦苦的把他养大。少年的时的李绅也是非常好学的,又看到了人间的疾苦,所以写出《悯农》能流传千古。李绅35岁中了进士,因为他的才识,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重用,晚年时以高居宰相。

但是谁会想到,做官之后的李绅很快就变了一个人似的,生活开始变得奢靡。根据记载,他非常喜欢吃鸡舌,而且每餐都要吃300多只,因此后院被宰的活鸡常常堆积如山。这与当初那个写下《悯农》的是一个人吗?这还是那个“悯农”的少年吗?

与他同一时代的韩愈和刘禹锡对他嗤之以鼻,不但如此,李绅在做地方官时,当地有许多人吃不上饭,本应该开仓放粮,赈济民众,不曾想当下属把此时报告给他时,他却充耳不闻,并下令以后这样的小事就不必上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成了巨贪是因为他们没有守住心中的底线。
第2个回答  2019-09-30
年少时的一首诗流传千古,但长大为官后却令人发指
第3个回答  2019-09-28
人的贪欲很大,一旦欲望被那种事情勾起来,那么这种欲望的头脑就会不断的加热,甚至走向灭亡。
第4个回答  2019-09-29
李绅和匡衡,因为儿时贫困,长大之后没有守住贪婪的底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