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遣使议和期间出兵攻城,李靖和韩信两人在操作上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韩信伐齐时,利用郦食其到齐国和谈的契机,突然发动偷袭,直接就把齐国打得狼狈不堪。后来,李靖攻打东突厥时,也利用唐俭到东突厥和谈的时机,趁机发动突袭,一举大败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

从本质上来说,两者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采用兵法中的“死间计”。 也就是利用和谈使者的身家性命,来麻痹敌人,最终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军事目的。并且,从所选择扮演死间的角色来看,两者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说郦食其,他是当时刘邦帐下第一说客,在刘邦集团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而且郦食其的哥哥郦商,更是和曹参、灌婴、樊哙、周勃等人并列的高级将领,后来他在西汉功臣榜上排行第六,官至右丞相,由此可见他在刘邦阵营中的地位至高。 

也正因为此,看到郦食其这种重要人物亲自到齐国谈判,而且他本人还在齐国都城内,所以,齐国自然认为,刘邦至少在此刻绝不可能让韩信进攻齐国。因为,如果刘邦真把郦食其这种人都拿来当成死间,在毫无预兆的背景下把他推入火坑,这会让刘邦的手下都感到心寒的,那刘邦以后,还怎么让他的手下相信他呢? 

更何况,郦食其是郦商的亲哥哥,郦商看到自己哥哥,就这样毫无预兆的被刘邦推入火坑,他会做出怎样反应?虽然说,大哥做事可以心狠手辣,但是大哥为了利益,就这样毫无预兆的把小弟推入火坑,却会成为大哥人格上无法去除的污点。这样一来,哪个小弟还敢相信大哥呢?更有谁敢哭着喊着,要追随大哥呢? 

在这种背景下,当郦食其和田横在齐国境内签订友好条约的时候,田横自然会暂时放松对韩信的警惕。结果韩信一看,竟然有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自然心中暗叫一声,无毒不丈夫。总而言之,不就是牺牲一个郦食其吗?于是,直接率领军队大举杀了过来,瞬间将毫无防备的齐军打得灰飞烟灭。

我们再来说唐俭,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并且享有陪葬昭陵资格的唐俭,他的家族和李世民家可以说是世交,他的父亲和李世民的父亲曾经共同担任禁军统领,而唐俭和李世民也是从小一起长大。在李靖攻打东突厥时,唐俭已经官至礼部尚书,封莒国公,特赐免死罪一次。

以唐俭这种身份地位,他亲自来颉利可汗的营帐中签订友好条约,颉利可汗自然也认为,李世民至少在此刻绝不可能让李靖进攻他们。因为,这同样会成为李世民人格上无法去除的污点。

哪知道,李靖一看眼前这么好的偷袭机会,直接说下这样一句话:“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之所以消灭齐国的道理。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于是,当晚李靖便带领一万精兵发动突袭,直接把颉利可汗打得狼狈不堪,最后只能躲在了荒山里逃命,但最终还是被抓住,后被押送到长安。 自此一战,东突厥宣告灭亡。 

最后,从刘邦和李世民的行为态度看,两者也有相似之处。当时,郦食其到齐国和谈时,基于刘邦的利益,如果能够趁机一举将齐国平定,自然是最好不过。所以刘邦让郦食其出使齐国时,他有没有想过要牺牲郦食其,估计很难说清楚!

当然,刘邦即便心里有这种想法,也不可能给韩信下这种命令,但问题是,刘邦在派郦食其出使齐国时,并没有通知韩信停止进攻齐国。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刘邦就等于把一枚钢蹦扔到天上。总而言之,人头还是字,就看老天的意思。

后来,李世民派遣唐俭出使东突厥时,也是同样的心理,他虽然没有给李靖下趁机进攻的命令,但问题是,李世民也没有通知李靖停止进攻,相反,李世民还让李靖时刻注意颉利可汗的动向。从这层意义上说,李世民也有点看天意的意思。

对于韩信和李靖而言,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不仅能够揣摩到领导人内心的想法,而且在该由自己出面当恶人的时候,果断出面毫不含糊,最终还能顾及时抓住战机,一战定乾坤,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用兵如神。

只是最后,韩信在这战中,先是造成郦食其被烹杀,后又佣兵自重、强迫刘邦给他裂土封王,最后被刘邦和吕后给收拾掉,不仅被杀,还被灭了三族。而李靖在这战中,先是唐俭趁乱逃了出来,并没有牺牲,后来李靖班师回朝后,更是主动交出兵权,并且闭门谢客,不和和其他官员来往,最后得以善始善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