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是( )的诗句。

A.赵匡胤
B.忽必烈
C.朱元璋
D.皇太极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是朱元璋的诗句。

1、原文

愤题和尚诘问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

2、译文

杀尽江南数百万士兵,腰间佩带的宝剑还充满血腥。

山上的僧人不知道面前的英雄是谁,只是害怕的询问姓名。

3、作者

明朝朱元璋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龙湾之战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陈友谅水军,次日黄昏时分微服私访至紫金山上的禅寺,主持看其煞气很重,便想解其煞气,与朱元璋讲禅论道,不料反被朱元璋教训,待第二天想打问其姓名,已是人去房空。朱元璋在大殿墙壁上留下这首诗。

2、作者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愤题和尚诘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0
这个是朱元璋所写的。名为—《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注释:哓哓,同嚣嚣,扰攘的叫声。
朱元璋文才不高,这首诗可以当作是一首打油诗,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当时他在淮河附近帅兵打仗,“杀尽江南百万兵”是一个口号,朱元璋对自己自夸,朱元璋刚打完仗,腰上宝剑还散发着血腥味,到一座寺庙中休息参观。他自以为是英雄,但寺内知客僧不知他是什么人,招待之余,就不时的请他留下里贯姓名。朱元璋不胜烦厌,就在寺内壁上题了上面四句诗。诗中透出一股粗犷豪壮,气吞山河的气势。
第2个回答  2020-04-26
是朱元璋的诗句。朱元璋在龙湾击败陈友谅之后,到紫金山上的禅寺微服私访。禅寺的住持猜测朱元璋是强盗。半夜,住持请朱元璋去谈论心境,劝他早择两业,被朱元璋教训,询问朱元璋的姓名,但没有得到回应。第二天,住持去朱元璋的禅房拜访时,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墙壁上,留下朱砂写的几个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就是朱元璋的《不惹庵示僧》。
第3个回答  2021-07-02
朱元璋的诗句
杀尽江南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 只管潇潇问姓名
第4个回答  2020-08-03
传说朱元璋大败陈友谅后乘兴游一寺庙(朱元璋曾经当过和尚,对佛家还是比较尊重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