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有那些表现, 请简述

如题所述

礼崩乐坏是对于封建社会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的描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租等等。政治上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君王的郡县制,不再对土地进行分封。
2、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
3、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
4、作为传统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一些有权势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势力壮大,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01
平王东迁,周室衰微,天子失势。周天子派使者到鲁国“求金”、“求赙”、“求车”,周室之困窘已很显然。各诸侯国也由开始的尊王发展到后来的“政由方伯”。春秋后期诸侯国也步了周天子的后尘,“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已是司空见惯,甚至在卿大夫内部也出现了“陪臣执国命”、“家臣专政”的现象,如鲁国三桓,晋国三家,田氏代姜等。宗法分封制严重动摇使西周时的整套的礼乐制度遭受了巨大的危机,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一般而言,“礼崩乐坏”大多指春秋时期对礼的“僭越”。 “礼崩乐坏”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如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这一僭越之至的行为,倘若放在西周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但此时诸侯大夫们不仅我行我素,而且对僭越礼乐心向往之。《成公二年》: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使用三面悬挂的乐器,用繁缨装饰的马匹朝见,这是周朝诸侯才能享用的礼乐待遇,于奚提出这一要求,卫侯竟也答应了,为此使得孔子感慨“惜也,不如多予邑,唯器与名,不可假人,君之所司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7-04
孔子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之际,诸侯擅相争伐,无视周天子权威,郑庄公曾与周天子战,“箭中王肩”;周王为安抚郑伯,竟然与郑交换派遣人质;晋文公战胜楚军后不久,在践土会盟诸侯,诸侯齐聚之后才将周王招来,用这种方式隐晦的强迫周天子封他为霸主。就连孔丘都看不惯晋文公这种无赖行为,又不愿直斥其非,只好说“天子狩于河阳”;周东迁之后,诸侯不奉职供,既不按期朝见周王,又不贡献封国土产。【所以,管仲帅中原诸侯联军南下威逼楚国时的借口就是“汝贡苞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诸侯践踏礼制,设官建置名位号,多有僭越之处。【礼制规定,(诸侯)大国三卿,而晋国有六卿;按制,天子方能置六师,而晋国有六军;另外,周初封建诸侯时,周王都派有亲信为诸侯之卿、大夫,有监视控制之意,如齐国之国氏、高氏二族,就是周公旦派往齐国监视齐侯的,葵丘之盟,周王派王子虎册立齐桓公为霸主,欲行上卿之礼于管仲,种固辞不受,理由就是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而实际上,周王所置守臣要么边缘化,要么被灭掉,要么成为诸侯之臣,与周天子再无瓜葛;周初封建五等,公侯伯子男,以酬功勋,别尊卑,兴灭继绝。而春秋之际,楚吴越等国相继称王,号比天子。此外,诸侯宫室亭台皆日渐奢华,逾越制度,过于天子。其他如诸侯之乐舞刑法律令,皆各有更易,不报天子裁断。】
第3个回答  2014-07-06
杀黄口,获二毛,伐丧,背盟,等等都是礼乐崩坏。。。。。
第4个回答  2014-07-01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