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的那幅《墨葡萄图》

如题所述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此诗出自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的题画诗,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墨葡萄图》成为研究徐渭不得不提的一幅重要作品。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从这幅《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号天池,晚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身官宦家庭,庶出,幼孤,性绝警敏,聪颖早发,八岁已能作八股文,十六岁仿杨雄“解嘲”作“辞毁”。二十岁为邑诸生,二十一岁入赘潘家,后遭多种变故,兄死妻亡,于二十八岁离开潘家,以课徒为生,生活清贫。直至三十八岁,四次乡试,皆名落孙山,始学画。三十八岁时,入胡宗宪幕府当书记,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斗争,并因作《白鹿表》而名重一时。后因胡宗宪被逮,恐被牵连,精神极度紧张,遂由佯狂变为真疯,自写《墓志铭》,用斧击、穿钉、碎肾等手段蓄意自杀,“九死而九生”,性格也变为“猜而妬”。后因失手杀继妻张氏,被执坐牢七年,出狱时已五十三岁,晚年生活平稳,出游四方,课徒为生。

《墨葡萄图》作为绘画史上杰出的佳作,充分代表了徐渭作品的特点。从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古人称六十岁左右的人为翁),可以看出,这幅作品应作于徐渭出狱后的几年间。图中全是葡萄之影,枝叶密连,叶子不勾经脉,葡萄果实只画下垂的一串圆点。画面构图奇特,一杆老枝自画面右方斜穿至左面而出,由老枝生出欹斜藤蔓,倾泻出无数墨叶和墨点,左边一款题诗和垂落下的藤蔓相互呼应,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这种险中求稳的新颖构图,给欣赏者带来十分强烈的震撼力。画中的物象不是十分逼真,这正是徐渭的创意所在。他不机械地复写客观世界,也不拘于陈法,提出“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艺术主张,将技法升华到全新高度,且是以“笔”在“意”先来完成作品,追求“舍形而悦影”,以放纵简逸的寥寥数笔,就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其精神境界则真正达到了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逸品观。恰如清戴熙在跋徐渭《杂花卷》中所云:“争势飘举矣,却善控驭;墨气淋漓矣,却不澡漏。至其才情之雄阔,意境之变化。一气鼓铸,而万有牢笼,真腕存造化者,开拓心脑,推倒豪杰,可为田水月。”

《墨葡萄图》最能代表他的大写意花卉风格。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却造成了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艺术效果。此图纯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