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酒量好还是古代的酒度数低,为什么一喝就是几大坛?

如题所述

在没有蒸馏酿酒技术的时候是因为古人的酒量好,这才一喝就是几大坛酒。在有蒸馏酿酒技术,并且技术进行普及的时候,这时候古人的酒量就被锻炼的很好了,所以无论喝几大坛都不会醉。

在宋朝以前的时候,酿酒技术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工艺都还没有到达可以酿造蒸馏酒的水平,所以当时人们一直是喝着粮食发酵的酒。这种酒气味十分的清香,带着粮食的香气,但是不足的地方就是度数太低了,难以喝酒暖身,所以古人一喝就是几大坛是很正常的事情。

古人酒量是很大的,度数也没有特别高,在发酵酿酒的时候,度数也就最多二十度。而且古人当时崇尚着大碗喝酒,用碗喝酒本来就是比较容易撒的一种方式,或者直接抱着小坛子喝酒,这样都会导致部分酒撒出来,所以古人一喝能喝好几坛酒也是有这个原因的。

之后南宋到元代的时候的酿酒技术就比较发达了,开始使用蒸馏技术酿酒,刚发明出来的酒虽然度数高更加好喝,但是价格是比较贵的,一般家庭消费不起,所以还是喝着普通的酒曲酿酒。这些度数比较高的酒只能用于正式场合,因为实在是太珍贵了。

最终到清朝的时候,度数比较高的酒才开始流行起来,无论是百姓还是王官贵族都喝着蒸馏酒,这种酒喝起来不仅口感好,而且还能很快的取暖,受到广泛的好评。清朝的蒸馏酿酒已经完全取代了酒曲酿酒,到了清朝如果还可以大碗喝酒,一喝就是几大坛的人,那才是真正的酒量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1
古代的人都是纯粮食发酵,酒精度数低。像武松打虎时的三碗不过岗,就是那时度数比较高的酒了,喝三碗就醉的晕晕乎乎了。一般的酒精度数低,像水一样,可以咕咚咕咚喝几大坛
第2个回答  2020-01-21
这跟酒量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在古代酿酒技术比较有限,没有高度数的酒。用五谷杂粮所酿成的酒,一般都是米酒度数比较低,所以酒喝得多不醉。
第3个回答  2020-01-21
酒度数低,他们喝的酒,不是蒸馏酒,而是发酵酒。这种酒,与如今的米酒和黄酒较为相似,酒精度数比较低,多数只有几度左右,度数高的也就是10几度,喝啤酒差不多,所以一喝,好几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