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文化程度不高经济能力不强的普通家庭,家长该如何应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2-21
双减政策下,文化程度不高,经济能力不强的普通家庭,作为一个家长,应该拥有平和的心态,不应该被其他人带节奏,陷入到阶层焦虑的怪圈里面去。

在这种家庭里,有两类孩子,一类孩子学习特别的优秀,出类拔萃,不用家长付出太多,只需要默默的支持就可以了。

但是这类孩子特别少,大多数普通家庭里面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一般,在如今这个选拔教育的机制下。如果作业太少,还没有课外辅导,这种家庭里面的家长就会特别的焦虑,害怕自己的孩子落下来,害怕孩子缺少自律被淘汰掉,于是便陷入了一种极端的情绪和状态之中,千方百计的偷偷的去寻找一些老师,花高价去补课,或者购买一些没有多大作用的资料,参加一些讲习班,希望能够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

这是家长把自己的阶层焦虑,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其实没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

做为一个家长,首先应该拥有平和的心态,接受孩子的现状,并且保持乐观的认知,发挥孩子的特长,顺其自然,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面,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成长。
第2个回答  2022-02-21
作为家长,我们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双减政策下,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减负不代表减轻肩上的责任。家有一个孩子曾这样给我说:双休日,我不是在补习班上课,就是在前往补习班的路上。其中的不满和无奈无以言表所以,在“双减”之后,请把多出来的本属于孩子的时间归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安排,让他们有充分的游戏、体育锻炼和睡觉的时间。
其次习惯养成。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取决于孩子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取决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千万不要漠视课前预习的习惯、带问题思考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倾听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守时的习惯、写字的习惯等等,只有把高效能的习惯坚持下来才意味着踏上了成功的快车。
再次是生活实践。知识要转化成素养,必须要通过实践这个媒介。说通俗一些,就是知识运用。它意味着每个人面对复杂生活问题情境时,要知道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情境之时,孩子们所获得的才会是深度知识而非浅层知识。
最后是亲子阅读。阅读应该是青少年成长的基本样态。阅读的兴趣不是天生,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用心培养。亲子阅读,就是与孩子一起阅读。通过阅读前的选择,阅读时的默契,阅读后的交谈,不仅能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锻炼他们的口才与表述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更重要的是亲情的培育和良好情操、道德观的养成,那种来自心灵上交流的震撼!
总之,“双减”政策对每个能对孩子影响的环境与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孩子们成长的空间、时间更大了,只有教育的格局与视野更大,参与教育的意识更强,才能真正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找到教育的契机

做学习的主人。
第3个回答  2022-02-21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即使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然而我们也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也应该从容的面对这类问题。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几点钟睡觉、几点钟起床、几点钟上学、看多长时间画册。都要遵守时间有的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就是没有时间观念。晚上不睡觉;早晨的不起床,从小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到上学了要花很长的时间改不过来2、小学和初中阶段,知识点难度较小,孩子多花点时间,补补课成绩可能就上去了,连续玩一段时间,分数就会掉下来。家里的经济实力支持一下班课也许还行,长期上“一对一”可能就吃不消了。短时间内,这类家庭恐怕真心会不知所措,他们会抱怨自己本来拥有的一点教育优势也丧失了,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小孩pk富家子弟了,似乎寒门又难出贵子了。3、一直以来,家教、私教等“一对一”学科培训本来也是大众所熟知的,现在全面严管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以后,这些大家熟悉的身影将有可能再次浮出水面,由显现变成隐形。

其实,“双减”政策一经发布后,就有网友提出了这样的担忧: 毕竟高考指挥棒始终存在,以考试为主要标准选拔人才的机制仍然存在,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定标准依然存在,那就不可能真正使学科培训真正被禁止。普通家庭只有严格约束孩子,努力学习才能经过高考改变命运
第4个回答  2022-02-21
双减政策下,文化程度不高,经济能力不强的普通家庭家长应该如何面对?我觉得作为一个家长应该拥有和平和的心态,不应该被其他人带节奏陷入到阶级焦虑的贯穿里面去。
在这种家庭里有两类孩子,一类孩子学习特别的优秀,出类拔萃不用家长付出太多,只需要默默的支持就可以了。但是这类孩子特别少,大多数普通家庭里面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一般,在如今这个选拔教育的机制下。如果作业太少,还没有,课外辅导,这种家庭里面的家长就会特别的焦虑,害怕自己的孩子落下来害怕孩子缺少自律被淘汰掉于是便陷入了一种极端的情绪和状态之中,千方百计,的,偷偷去寻找一些老师花高价钱去去补课,或者购买一些没有太大作用的资料,参加1些讲习班,希望能够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
这是家长把自己的阶层教育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其实没有很多的价值和意义。
做一个家长,首先应该拥有平和的心态,接受孩子的现状,并且保持乐观的认知发挥孩子的特长,顺其自然,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面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第5个回答  2022-02-21
非常不赞同前面一些让普通家庭躺平的言论!正因为普通家庭才更不能躺平,没人注定应该成为一条咸鱼——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奉劝普通家庭家长,不要纠结于辅导补习,现在网络资源这么充分,慕客上连国外大学的课都能听到,孩子如果有学习能力和意愿,不用非得有人辅导,自己看书做题下功夫也一样。其实普通家庭的差距不只是辅导方面的硬性差距,更多的是家庭氛围、孩子学习习惯这些软性差距,建议在这些地方下功夫。

给孩子营造学习氛围可以分为软性和硬性。

软性环境是家长以身作则带动的家庭气氛。有时间纠结没钱没人给孩子补习,可以多纠结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没钱没学识,时间有没有?在家别看电视、玩手机,孩子看书你也看书,孩子学习你也学习点儿什么,可不可以?一个好的家庭气氛,是孩子的基本盘,家里人都看书学习,他就觉得看书学习是正常人生。家里人都打麻将玩游戏刷抖音,他就觉得打麻将玩游戏刷抖音是正常人生,学习就是反人性。咱们普通人弄不出来钟鸣鼎食之家,靠自己的身心投入、营造个耕读之家,总可以吧?

除了家长行为,硬性环境可以思考一下家庭的布置,家庭的布置方式是可以塑造人的家居行为习惯的。比如现在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视,需要看视频的话,电脑、iPAD或者投影仪+可收缩幕布,够用了。客厅里放着电视、沙发,人在非睡觉吃饭的时间里,正常做的事就是坐沙发上看电视。客厅里放的是书架、书桌、读书椅、小沙发,人的正常活动就是看书写字。营造什么样的客厅,也会影响到家里的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记得有本书是关于这个的,我找到再补上。

家长以身作则了,孩子也不一定马上扭转,那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越早开始越好。

有以下几个小办法亲测有效,哪怕从幼儿园阶段都可以做起来:

1、对时间做计划,然后按计划执行。不论是晚上两三个小时的同处,还是周末的安排,或者是一段时间的安排,和孩子商量,计划做哪些事儿,包括充分的玩的时间,然后排时间表,按照时间表执行。让孩子看到有学的时间,也有玩的时间,有好好学习再好好玩的期待。学习计划也可以包含在内,这样孩子每次做的事,都有掌控感。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孩子会有对未来的时间都不糊里糊涂度过,必须规划好的意识,提升掌控感。具体执行的时候,提醒他按约定执行,也会提升他的信用意识和坚持的意志。

2、学习时段内,帮助孩子养成一个意识:做一件事的时候,只做一件事,不能一边玩一边学、一边玩一边吃。这个习惯也不限于学习时段。

多说一句,提升专注力都在说,但是专注力的构成有哪些?其中包含了孩子被兴趣吸引、坚持下去的意志力、经常专注的习惯、和支撑长期脑力专注的体力、家庭环境是否鼓励孩子长期专注于一件事。。。 最直接的,家长是不是从小在孩子玩的时候不打断他,包括但不限于突然逗弄孩子几下、殷勤地让孩子吃东西、抱过来亲亲、凑上去说话。。。

3、用表扬行为的方式鼓励孩子好的表现,强化行为习惯。说教对孩子没用,他接受不了多少,从小都管用。比如孩子今天看书的时候玩,家长提醒之后,孩子把注意力收回来了,当时就可以肯定他能够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宝宝自己决定看书的时候只看书,看完了就好好玩,特别棒,又长大了。”晚上睡前的时间,陪孩子说说话,感情最亲近、气氛最好的时候,说一下今天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也可以再强化一次。一方面是对孩子的鼓励,另一方面孩子也会相信自己是一个可以主动集中精力的人,这种心理上的自我认同是孩子非常需要的自信。

学习习惯不是严厉管教出来的,因为外在的严格要求都是一种负担,长久下来,孩子会有更强烈的自毁倾向的方式去突破管教。所以在养育过程中激发出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和掌控力,是最重要的。所以实际中的分寸感也很重要,比如有时候孩子就是犯懒,不想按计划去读英语,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心情的情况下稍微威逼利诱一下,一旦开始读,就抓住他表现好的点,及时肯定,孩子的注意力会转移到自己的成就感上,并顺利完成。多次的完成,也会形成良性循环。尽管如此,低龄孩子还是有可能不是每次都配合,不必太严厉,给他时间成长。

其实说到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是个很大的话题。对于题主,核心的建议就是把关注度从辅导功课,转移到这些养育问题上。这些是普通家庭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学到的。希望孩子学习好,首先自己也要成为学习型的家长。相信来知乎提问的家长还是和普通家长有所区别。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就象其他答案说的那样,躺平吧。读书少,学个把技能,也能生存。不过按《育儿经济学》写到的,从大的人群数据来看,每多度一年书,收入都会高百分之几。

补充几本书在这里,父母通过学习,改善家庭学习环境,是最便宜的可以拉平教育资源的方式。家长如果连看书都不愿意看,就别指望孩子看书了。

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这本书看了就差不多够了。

为什么养孩子一定不能躺平?因为这些都是有经济回报的,你的每个躺平,也都有明确的代价。看完后家长会更清晰你今天的一切决策和行动,在未来会给孩子带来什么直接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