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案

哪位有《老人与海鸥》的教案啊,求救

21 老人与海鸥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这是一个十分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是什么给了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无疑,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这里用不多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②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③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老人亲昵而自然地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

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⑤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也像人一样,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地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

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2)对词语的理解。

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色变淡。

撮:吮吸。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

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

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二、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建议

1.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本课是这一组教材的首篇课文,导入时可从单元的导语入手: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由此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2.初读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思路:

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太阳偏西”,海鸥即将飞离,老人眼里满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

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海鸥对老人的情义重点体现在老人去世以后。教学时要结合课后习题2,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重点抓住课文第15~17自然段中描写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落实课后习题2。

课文共六处用了省略号,作用也有所不同,阅读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第4自然段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第11自然段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而第15、1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则表示语意未尽;最后一处省略号用在17与18自然段之间,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

3.朗读指导。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课文中有些句子,尤其是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又十分感人。教学时要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写生动的。在阅读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子。

4.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如,“塑”读sù,不要错读成shuò;“饼”读bǐng,不要读成bǐn;“营”是后鼻音。另外一些生字的字形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抑”的中间不要加点或撇,“吉”的上半部分是“士”;写字指导时要强调“塑”三部分靠拢。

5.这篇课文语言明白晓畅,学生容易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会,教师也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如,结合选读课文《军犬黑子》进行对比阅读教学,深化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会回报以爱;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他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

四、教学案例

抓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学生自读15~17自然段。)

师: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生:恋恋不舍。生:难舍难分。

生:焦急万分。生:心如刀绞般疼痛。

师: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生:因为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就每天必来给海鸥送食物,和海鸥做伴。

生:因为老人把海鸥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

师: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谁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师: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但是老人把海鸥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海鸥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生: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交流1: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生:“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生朗读)

交流2: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多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学生朗读)

师:这里还两次写了海鸥的鸣叫,海鸥们似乎在说什么呀?

(生自由想象说话,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师:“盘旋”“漩涡”是什么意思?

生:“盘旋”是指环绕着飞的意思。

生:“漩涡”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在文中这个词让人感觉到一种速度,感觉到海鸥的多。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朗读)

五、相关链接

海鸥 海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有5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在北半球繁殖。它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适应能力,根据海鸥羽毛、体形,一般把它分为两种子群。一种是黑头或是有头兜的鸥,体形较小,夏季头部颜色会有变化;一种是头部与身体颜色均呈白灰色的鸥,重90克至2 000克。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8
老人与海鸥 课件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包9
以人教新课标为主,按课时整理制作,内涵教案、习题、课件、视频、图片等,实用性强!

一年级
识字 比一比 (人教课标版)
识字 自选商场 (人教课标版)
识字 菜园里 (人教课标版)
识字 日月明 (人教课标版)

二年级
第二十二课 窗前的气球 (人教课标版)
第二十三课 假如 (人教课标版)
第二十四课 日记两则 (人教课标版)
第二十五课 古诗两首 (人教课标版)

三年级
第二十五课 矛和盾的集合 (人教课标版)
第二十六课 科利亚的木匣 (人教课标版)
第二十七课 陶罐和铁罐 (人教课标版)

四年级
第二十二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人教课标版)
第二十三课 卡罗纳 (人教课标版)

五年级
口语交际 习作 口语交际 习作六 (人教课标版)
第二十一课 圆明园的毁灭 (人教课标版)
第二十二课 狼牙山五壮士 (人教课标版)
口语交际 购物讲价 (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 鲸 (人教版)
第二十三课 蟋蟀的住宅 (人教版)

六年级
★★★★第二十一课 老人与海鸥 (人教课标版) ★★★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人教课标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与诗同行 (人教课标版)
第二十一课 鹿和狼的故事 (人教版)
口语交际 辩论 (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 凡卡 (人教版)

老人与海鸥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这是一个十分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是什么给了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无疑,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这里用不多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②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③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老人亲昵而自然地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

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⑤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也像人一样,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地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

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2)对词语的理解。

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色变淡。

撮:吮吸。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

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

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二、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建议

1.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本课是这一组教材的首篇课文,导入时可从单元的导语入手: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由此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2.初读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思路:

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太阳偏西”,海鸥即将飞离,老人眼里满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

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海鸥对老人的情义重点体现在老人去世以后。教学时要结合课后习题2,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重点抓住课文第15~17自然段中描写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落实课后习题2。

课文共六处用了省略号,作用也有所不同,阅读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第4自然段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第11自然段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而第15、1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则表示语意未尽;最后一处省略号用在17与18自然段之间,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

3.朗读指导。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课文中有些句子,尤其是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又十分感人。教学时要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写生动的。在阅读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子。

4.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如,“塑”读sù,不要错读成shuò;“饼”读bǐng,不要读成bǐn;“营”是后鼻音。另外一些生字的字形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抑”的中间不要加点或撇,“吉”的上半部分是“士”;写字指导时要强调“塑”三部分靠拢。

5.这篇课文语言明白晓畅,学生容易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会,教师也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如,结合选读课文《军犬黑子》进行对比阅读教学,深化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会回报以爱;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他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

四、教学案例

抓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学生自读15~17自然段。)

师: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生:恋恋不舍。生:难舍难分。

生:焦急万分。生:心如刀绞般疼痛。

师: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生:因为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就每天必来给海鸥送食物,和海鸥做伴。

生:因为老人把海鸥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

师: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谁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师: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但是老人把海鸥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海鸥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生: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交流1: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生:“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生朗读)

交流2: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多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学生朗读)

师:这里还两次写了海鸥的鸣叫,海鸥们似乎在说什么呀?

(生自由想象说话,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师:“盘旋”“漩涡”是什么意思?

生:“盘旋”是指环绕着飞的意思。

生:“漩涡”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在文中这个词让人感觉到一种速度,感觉到海鸥的多。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朗读)

五、相关链接

海鸥 海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有5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在北半球繁殖。它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适应能力,根据海鸥羽毛、体形,一般把它分为两种子群。一种是黑头或是有头兜的鸥,体形较小,夏季头部颜色会有变化;一种是头部与身体颜色均呈白灰色的鸥,重90克至2 000克。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第2个回答  2007-12-10
21 老人与海鸥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这是一个十分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是什么给了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无疑,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这里用不多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②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③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老人亲昵而自然地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

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⑤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也像人一样,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地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

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二、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建议

1.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本课是这一组教材的首篇课文,导入时可从单元的导语入手: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由此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2.初读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思路:

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太阳偏西”,海鸥即将飞离,老人眼里满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

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海鸥对老人的情义重点体现在老人去世以后。教学时要结合课后习题2,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重点抓住课文第15~17自然段中描写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落实课后习题2。
课文共六处用了省略号,作用也有所不同,阅读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第4自然段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第11自然段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而第15、1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则表示语意未尽;最后一处省略号用在17与18自然段之间,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444498.html?si=1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老人与海鸥》优质课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判断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走进动物和人的情感世界。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褪色”、“亲昵”、“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细读品味、想象画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老人用心照料海鸥的句子,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
3.初步领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立足起点,聚焦亲情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的人与动物的世界。(齐读课题)这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两组词语: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扇动翅膀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1)读词;(2)看着这两组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两幅画面?(板书:喂——送)
二、紧扣细节,感受亲情
那么,在这一“喂”一“送”之间,能够传达出老人与海鸥之间怎样的深厚感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扫读课文1——13自然段,从文中找出老人喂海鸥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读1——13自然段,划出老人喂海鸥与众不同的地方的句子。
(二)交流:老人喂海鸥与众不同的地方
出示: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1.抓住“很小心”、“退开一步”、“撮嘴呼唤”、“应声而来”、“立刻”体会关爱、默契、信任、娴熟、熟悉等。
2.联系下文体味呼唤: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老人的呼唤与一般人还有什么不同?
(2)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怎样抑扬顿挫地呼唤这些海鸥的名字呢?(从学生的朗读评价中体会“抑扬顿挫”的意思。)
(3)句式:这一声声撮嘴呼唤,这一个个亲昵的名字,分明就是一首歌,在这首歌中,我听出了 )
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抓住“起起落落”,品味节奏的快慢,体会默契。
2.抓住“有声有色”想象: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丰富多彩的声音和画面组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如果我们要给这乐谱取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词?
三、拓展资料,升华亲情
老人与海鸥怎么能这么亲密无间这么其乐融融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出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理解三个褪色:理解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十多年,每天必来
2.出示课外资料;照片;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
3.串读,回味细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