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在线等!急~~~

如题所述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张居正想判他重罪。吏部尚书王国光说:“惩治他正好使他成名,请用他替你树立宽恕的形象。”于是将他调出京城,担任楚府的右长吏。
调任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赵世卿工于心计。凡是他所上奏的事,都斟酌了分寸,军务国政有赖于此,提拔赵世卿任尚书。当时矿税使为害四方,过去的关税收入每年四十多万两,自从被税使控制后,商贾不行,数年之间减少了三分之一,四方的杂税也是如此,每年的收入更少,国家的费用不够,边防储备匮乏,而内府的供需一天天繁多,每年增加二十万两金花银的旧额,宫廷费用一天天充盈起来。世卿请恢复到过去百万两的数额,罢除增加的数目,皇帝不允许。他乞求发放内库一百万两白银以及太仆寺的五十万两马价钱接济边防储备,违反了皇上的旨意受到严厉指责,赵世卿又称百姓脂膏枯竭,乡里萧条,丧乱已可预料,百姓揭竿造反为时不远,现在不及时罢除矿税,恐怕以后来不及了。皇帝都不作理会。
  税监刘成因为水灾请求暂时停征米税。皇帝认为不应该全部停征,限令定额四万两。赵世卿上奏称:“过去已经免除了米税,即刻又再征收,已经失信于天下。现在刘成想免去一半的税额,而陛下完全不依从,难道小宦官尚且存在的恻隐之心,而陛下反而漠然不动心吗?”皇帝没有回应。
  皇帝下诏罢除了矿税使,税也稍稍减少了。然而辽东、云南、四川的税使依然如故,官吏百姓深受其苦。于是云南发生变乱,杨荣被杀。而且西北地区也时时报告水旱灾情,赵世卿多次请求减少租税进行赈济,国家的费用更加不够支付。过了一个月他又奏请从内府费用中提取一百万两资助军费开支,皇帝不听从。
  在此之前,福王准备完婚,提取户部府库的二十七万两白银,皇帝仍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宦官口出粗语,并且弹劾赵世卿违抗命令。赵世卿认为这有辱于国家,奏章上达朝廷,皇上弃置没有回应。

  赵世卿素来讲求节操,为官尽职。皇帝一向看重他。吏部尚书空缺,曾派他兼任,他推举官吏没有私心。李廷机辅佐朝政,赵世卿极力推举他。于是朝廷大臣怀疑赵世卿结成党派。因此给事中杜士全、邓云霄、何士晋、胡忻,御史苏为霖、马孟祯等人先后弹劾他,赵世卿便闭门请求去职。他上书十多次,皇帝没有答复。万历三十八年(1610)秋天,赵世卿就上疏出城等候命令。他乘坐车子径直离去,朝廷大臣报告皇帝,皇帝也没有怪罪于他。他在家居住七年后去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04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执政,治政严格。州县学选取士子不得超过十五人;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虽然是公事也不许乘驿马;处死的刑罚,每年有定额;征赋以九分为标准,如不及格有关部门要受罚;又屡次重责议论事情的人。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请求扩大取士的名额,放宽驿车的禁例,减少处死刑罚,延缓对科税的催征,而最后极力疏论应该广开言路,称:“现在的台谏习惯阿谀奉承,以便希求一生受宠幸。有关军务国政,就舌头卷曲悄然无声。徒然拣取不紧急的事情,姑且搪塞责备的言辞。过了几年,居然高踞公卿之位,炫耀于士林。难道这些人都是没有志气节操忍心辜负陛下吗?是有所惩戒而不敢作为呀。像往年的傅应祯、艾穆、沈思孝、邹元标都因为建议言事而流放他乡,至今仍与戍卒为伍。现在的有才之士,所以自顾怜恤,宁愿自己与寒蝉比附。皇上应该特别发布圣音,将那些人放回,使天下的人知道圣明天子没有厌恶直言的意思,则士人都仰慕大义,尽献忠诚,效忠陛下。”张居正想判他重罪。吏部尚书王国光说:“惩治他正好使他成名,请用他替你树立宽恕的形象。”于是将他调出京城,担任楚府的右长吏。第二年的京官考核,又以不谨慎为名,将他撤职使他回到家乡。
第2个回答  2017-09-03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执政,治政严格。州县学选取士子不得超过十五人;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虽然是公事也不许乘驿马;处死的刑罚,每年有定额;征赋以九分为标准,如不及格有关部门要受罚;又屡次重责议论事情的人。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请求扩大取士的名额,放宽驿车的禁例,减少处死刑罚,延缓对科税的催征,而最后极力疏论应该广开言路,称:“现在的台谏习惯阿谀奉承,以便希求一生受宠幸。有关军务国政,就舌头卷曲悄然无声。徒然拣取不紧急的事情,姑且搪塞责备的言辞。过了几年,居然高踞公卿之位,炫耀于士林。难道这些人都是没有志气节操忍心辜负陛下吗?是有所惩戒而不敢作为呀。像往年的傅应祯、艾穆、沈思孝、邹元标都因为建议言事而流放他乡,至今仍与戍卒为伍。现在的有才之士,所以自顾怜恤,宁愿自己与寒蝉比附。皇上应该特别发布圣音,将那些人放回,使天下的人知道圣明天子没有厌恶直言的意思,则士人都仰慕大义,尽献忠诚,效忠陛下。”张居正想判他重罪。吏部尚书王国光说:“惩治他正好使他成名,请用他替你树立宽恕的形象。”于是将他调出京城,担任楚府的右长吏。第二年的京官考核,又以不谨慎为名,将他撤职使他回到家乡。
第3个回答  2017-09-01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
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
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执政,治政严格。
州县学选取士子不得超过十五人;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虽然是公事也不许乘驿马;处死的刑罚,每年有定额;征赋以九分为标准,如不及格有关部门要受罚;又屡次重责议论事情的人。
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
请求扩大取士的名额,放宽驿车的禁例,减少处死刑罚,延缓对科税的催征,而最后极力疏论应该广开言路,称:“现在的台谏习惯阿谀奉承,以便希求一生受宠幸。
有关军务国政,就舌头卷曲悄然无声。
徒然拣取不紧急的事情,姑且搪塞责备的言辞。
过了几年,居然高踞公卿之位,炫耀于士林。
难道这些人都是没有志气节操忍心辜负陛下吗?是有所惩戒而不敢作为呀。
像往年的傅应祯、艾穆、沈思孝、邹元标都因为建议言事而流放他乡,至今仍与戍卒为伍。
现在的有才之士,所以自顾怜恤,宁愿自己与寒蝉比附。
皇上应该特别发布圣音,将那些人放回,使天下的人知道圣明天子没有厌恶直言的意思,则士人都仰慕大义,尽献忠诚,效忠陛下。”张居正想判他重罪。
吏部尚书王国光说:“惩治他正好使他成名,请用他替你树立宽恕的形象。”于是将他调出京城,担任楚府的右长吏。
第二年的京官考核,又以不谨慎为名,将他撤职使他回到家乡。
第4个回答  2017-09-01
百度肯定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