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

(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神清气爽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骐骥:骏马 D.鸡豚狗彘之畜畜:蓄养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描述了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的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 B.第二段文字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两方面来“劝学”,阐明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C.第一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说包括以下几层意思: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D.第二段文字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小题4:翻译题(10分)(1)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年满七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能不受饥寒,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天下的君主还从未有过呢。
⑵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小题1:试题分析: 神明,指人的智慧
小题2:试题分析:A以,介词,因,凭/以,目的连词,用来;B项,兼词,相当于“于此”/语气助词;C项,代词,指不称王这样的事,作“有”的宾语/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代词,它们的。
小题3:试题分析:第一段文字中没有谈及“招贤纳士,广开言路”这方面的内容,是无中生有。
小题4:试题分析:第一句的翻译要注意一个句式和两个关键词语的翻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个句子,整句是个者也判断句,而“未之有也”是个宾语前置句,这些在翻译时应该有所体现;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第二句,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办法。
点评:文言文阅读重点是读懂。那么怎么去读一篇文言文呢?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对于文言虚词,在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来辨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