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罪犯一般都是“秋后问斩”呢?

如题所述

我们常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多样的剧情:人们犯了死罪,会被判处死刑,但其实不是立时实施死刑,而是拖到秋后问斩。

假如一个人在春天被判了死罪,还要等到秋后问斩,岂不是让囚犯多活了这么久,还要浪费粮食。为甚么必定要秋后问斩呢?秋后问斩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还是影视剧捏造的?

秋后问斩其实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大有学问的。根据考古专家和文献记录,自汉朝开始,死刑的实施日期都在秋冬这两个季节实施。秦朝是尊法家的,推崇以法治国,但在汉武帝刘彻时却独推崇儒术,因为迷信和严重的封建思想,不能诠释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儒家觉得灾害、瘟疫、洪涝、地震都是上天惩罚的,因此人们的一切行为都顺应天意,不然的话就会遭到老天爷的处罚。

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也该当顺应天意而行,不可与天意相背。所以人们便把实施死刑的日期放在秋冬季节,因为春天和夏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人虽非草木,但亦属自然界构成的一部分,而秋季草枯叶落,处决罪犯才能顺应这种氛围。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之所以选择秋冬二季实施,主要为了以儆效尤。因为当时以农业为主,古人的作息时间与农耕经济都是密不可分的的。上半年都要忙农活,闲暇工夫很少,也没有闲空来看斩首,但是秋收后不久就没什么事干了,闲着也是闲着,都一起跑过去看砍头,这样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