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庙牌楼、景山前街大高玄殿牌楼有什么建筑特色?

如题所述

北京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和部分杰出功臣名将的庙宇,也是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标志性建筑。

经明清代的保护和修缮,这里形成了以景德崇圣殿为中心的宏伟建筑群。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其建筑格局恢弘壮观,融合艺术和技术于一体,是中国古代建筑绚丽多彩的篇章。

北京帝王庙景德门前东西两侧,横跨在阜成门内大街上有两座牌楼,因匾额书"景德街",所以人们一般称之为"景德牌楼"或"景德坊"。作为皇家坛庙建筑整体格局的一部分,无论在建筑规制或艺术造型上,它们都充分体现了京城皇家建筑的气度和风格。1954年因交通问题被"拆卸"。所幸的是牌楼在拆除时予以了较为细致的整体分解和小心拆除,花板、斗栱等建筑构件得以保存。

景山前街西头路北有座皇家庙宇大高殿,又称大高玄殿,修建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坐北朝南,殿前原有三座牌楼,成"品"字形围在习礼亭的前面,左右两座为过街牌楼,康熙、亁隆重修时增建了南面的正牌楼。

三座牌楼均为三间四柱九楼庑殿顶式,中间的牌楼在民国六年(1917)因倾斜而拆除。东西两牌楼在1954年12月扩建马路时拆除。1955年将两座牌楼的材料凑到一起,移至中央党校,又重新修建了一座牌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