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十分霸气的诗

如题所述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写出了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这寺楼峻峭挺拔、高耸入云。“手可摘星辰”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还写出了边疆的寒冷。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公元759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是自由的象征,李白深受其影响,故而李白的作品中永远有最浪漫的幻想,永远充满对权贵的傲视和对自由的追求。在这首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南陵别儿童入京》
作者:李白 (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夹叙夹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在豪放跌宕的笔调中,洋溢着诗人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实现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的心境。“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个人感觉这是李白最霸气的一句,狂妄的让人佩服,自负的让人崇拜)。

《江上吟》
作者:李白 (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乘着酒兴下笔挥写,巍巍五岳也得一摇三抖,作成诗歌纵声高吟,仙境蓬莱在我脚下俯首,试问谁有这样的才情、这样的豪气。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人如果有高远的志向,天空也不再是你的极限)。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2个回答  2020-11-21
李白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人们称他为“诗仙”。

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四海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天宝三年,李白游齐州。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岂能卑躬屈膝的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

5.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在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表现了诗人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6.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公元753年,李白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诗中表达了诗人的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

7.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天宝元年,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

8.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这首诗是李白在看见征战的场景后,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李白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

9.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

但愿能够发挥自己的本领,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公元743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21
李白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人们称他为“诗仙”。

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四海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天宝三年,李白游齐州。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岂能卑躬屈膝的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

5.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在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表现了诗人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6.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公元753年,李白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诗中表达了诗
第4个回答  2022-11-09
十分霸气的古诗有下列几首。
六州歌头——宋朝:贺铸,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何为“侠”?“侠”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神圣的字眼。一个“侠”字,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坚毅担当,血性豪迈。
说起来,侠客与圣人其实是一种人,身在朝堂为圣,浪迹江湖则为侠。人年少时最向往的,就是做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这首诗讲述了诗人年少时的梦想,结交天下英雄,仗剑走天下。
从军行——唐朝: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