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培养班主任的责任意识

如题所述

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徐特立先生指出:“我们的教育是革命的教育,其目的是教国民不是教顺民,应反对无理的服从以及自己没有了解的盲从。一切纪律只是自觉的遵守,不是受到无理的外力压迫而遵守。”中国有师道尊严的传统,尊师爱生本是好事,但实际生活中,总是尊师有余而爱生不足。这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人格不平等。在绝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最怕的人就是老师,最恨的人也是老师,在这种压抑的心理下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具有创新精神呢?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师生人格平等,提倡学生主体教育。
1、贵在参与,切忌代庖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根据教师工作的方法和风格差异,一般可分为独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类。独裁型教师,在班级具有绝对权威,一切都自己说了算,学生象机器人一样听从指挥。结果表明,这种教师所带的班级成员之间协作意识薄弱,相互敌意与攻击性较强。民主型教师,能尊重学生主体意识,遇事常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这样的班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容易沟通,感情融洽,并能通力合作,不仅班级凝聚力强,学生个体也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放任型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懒惰或不负责任的。由于教师尽量不行使权力,故学生虽然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由于缺乏引导和协调,成员之间彼此漠不关心,很难形成强烈的团结意识。
我很欣赏贵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在学校教育中,参与和体验是一条重要的教育途径,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型的。老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的尊严。
2、学会倾听,学会肯定
面对精神方面有困扰的人,如果你想开导他,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向你敞开心扉。因此,学会倾听就成为教师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人的心理实在是很不可思议的,当人心有所感的时候,总想找人表述,但又害怕向人表述。这时,只要知道对方对自己有好感,心灵就有了安全感和归宿感,本来不太愿意说出来的话,也会一五一十的倾泻吐露。作为教师或者家长,如果孩子肯向你敞开了心灵之门,还有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呢?但是,如果说话的语气不适当,询问的场合和方式不对头,很可能对方会拒你于千里之外,当我们捶胸顿足,责骂孩子不听话时,请反思一下,你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心声吗?
也许你会说,光听孩子的怎么行,孩子巴不得不上学,你能答应吗?孩子当然要上学,关键是怎样让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英语中把上学叫“去学校”(go to school),孩子们去学校干什么呢?当然要学习,但人家没有限制得那么死。可我们把上学称为“念书”。中国孩子的童年、少年生活硬是被围困在书堆里了,孩子们能高兴吗?
我们不妨把教育当作一场推销,据老练的推销员讲,人在交谈中应酬技巧相当重要。如果你想推销自己的产品和主张,你最好不要轻易地否定对方的观念和看法,哪怕对方是在吹毛求疵,你也让他把话讲完。你不要急于给对方下如何做的指令,不论对方所说的话多么不合理,多么不道德,也尽可全面加以认同。通过认同,消除了对方的心理抵触。对方会认为自己被尊重,被重视,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于是,最初的不满、不安、戒备心理、反感情绪都减少了许多,从而慢慢接纳你,对于你的意见能听下去,而最终放弃自己的主张。
说白了,学会倾听和学会肯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是一种情感上的诱导和把握,是让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观念,而不是由教师把观念强加于学生。
3、商量的语气其实更有效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老师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式的。“明天必须……”“今天的任务是……”这种语气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并形成无形的压力。这里我不想讨论教师命令的内容的正确性,只就这种命令形式的成功因素加以探讨。说服成功的关键,除了内容之外,给予对方选择自由的程度,也有相当大的说服力。像这种“只有……”的说服方式,可使选择的范围非常集中,但也极容易诱发对方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拒绝。懂得说服的人会尽量避免这种语气。他们常常利用语言技巧加以修饰,使得实际上是强迫对方接受的说法,以无压迫感的方式让对方接受,这种方式就是以商量的语气,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方案,让对方愉快地选择和接受。
4、行为的意识化效果
初学跳舞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舞蹈教师水平太高又爱挑剔,我们很难学会,甚至对跳舞产生了反感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人的无意识行为,一旦被意识化,心理上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无法再像平时一样自如地从事该项活动了。比如,我们闲坐时,常有跷二郎腿的习惯,这样做很自由,很舒服。但如果某天有人向你提出要求,今天必须跷二郎腿,而且要达到多少时间,保持这种姿势不变。想想看,你还能感觉到自由和舒服吗?
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懂得这一心理法则,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给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自由空间。
话又说回来,当我们要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时,也可以利用行为意识化的特殊效果。我们曾对两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实况录像。这两位老师都是很优秀的,但并非十全十美。其中一位老师有口头禅,一口一个“那么”,另一位老师有扶眼镜的习惯,每两分钟至少要扶一次眼镜。后来,他们看了自己的录像,觉得自己的习惯很不好,下决心改掉了。
实际上,在心理疗法中为了纠正坏习惯,在对方开始无意识行为的同时,给予轻微的电击等不快的刺激,使其行为意识化,以阻止这种无意识行为,往往能收到明显的疗效。医生们称这为“厌恶疗法”。当然,这种意识化的效果并不一定要借助他人之力。如果能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自己去改正恶习,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毅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恐吓的局限与负面影响
对于不听话的小孩,大人们常用惩罚或恐吓的办法改变他们的态度。已经到了睡觉的时候,孩子还没有睡意,一个劲吵着要爸爸讲故事,于是老虎和怪物便匆匆登场。还真有效,孩子被吓得大气不敢出,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殊不知,这一夜不知要做多少恶梦呢。
亚金斯与达特逊两位学者专门研究过“学习惩罚的效果”。他们指出:处罚的程度,必须根据学习情况的难易程度来定,过分的惩罚,只会扰乱学习者的统一性行为,产生负面的效果。我曾经见到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把做错的题抄一千遍。孩子没办法,不仅自己抄,而且请同学帮忙抄,结果是:孩子在抄写中出了更多的错误,并且犯了哄骗老师的错误。事实告诉我们,人在“恐惧”时,会产生逃避的心理倾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否则,我们的教育就很难取得成功。
6、用行动巩固意志
俗话说“好哭的孩子多奶”。我们常从孩子身上看到这种现象:本来并不伤心,但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假装哭泣,结果真的哭出来了。以手掩面,发出似哭的声音,既已构成哭的架势,而感情也就自然伴随而生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感情能以动作的调整予以间接的调整,当你失去快活时,最好的恢复快活的方法,便是装成快活的样子行动、说话。”他和另一位心理学家朗格共同创立了情绪说。朗格留下一句名言道:“人非因悲伤而哭泣,而是因为哭泣而悲伤”他们显然过分强调了生理变化的作用,但的确为情绪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一个小孩从山坡上滚下来,因恐惧而哭泣不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寻找小孩摔下来的原因,当着小孩的面责怪看护者,甚至指责这山坡不应该存在,结果小孩哭得更加理直气壮;另一种做法是告诉孩子,从山上滚下来,什么损失也没有,而且很好玩。如果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不妨再试一试。结果孩子反复试过几次之后,开始主动地爬上山坡,又滚下来,其乐无穷。后来,这孩子很可能成为勇敢的登山者。
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去努力实践,用动作和行为来巩固意志,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简豪斯顿说得好: “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会一切东西。”
7、把责任“还”给孩子
经历过苦难的父母,终于建立了一个美满的家庭。于是,他们对子女说:“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不需要你为家事操心,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有作为,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拳拳父母之心,多么可爱,又多么可怜!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相当一部分富裕家庭的孩子和干部子弟都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学习无所用心。按理说,家庭条件好,父母对子女很关心,孩子应该更努力吧。但是,恰恰是这些孩子,学习自觉性差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更可怕的是,孩子的责任心差了。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便会感到迷惘,而失去创造的动力。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民逐渐富裕起来,再加上独生子女因素的影响,这种无责任感的孩子已不是个别和少数现象,而是正在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前不久,开展过一场关于“再穷不能穷孩子”与“再富不能富孩子”的争论。其实关键的问题不在于“穷”与“富”,百万富翁的子女也多有成才的,穷光蛋的子女难道就个个能成才?我们应该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多做文章。
无论在家庭和学校,我们都要尽可能让孩子们充当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对集体对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是至关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过的让每个学生轮流当干部的做法就是很有益的尝试。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不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区,我们都要把孩子当作一个成员,而不是要他们成为局外人。在积极的参与和体验中,孩子的责任感才会逐渐建立起来。否则,我们的孩子就不可能成为跨世纪的人才,反倒可能成为“跨掉的一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4
多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

多关心学生的学校状况

多关心学生的性格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