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十四孝哪些提倡,哪些摒弃?

如题所述

    二十四孝中的精华  

  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实现双重孝道,是中华民族孝文化精华的典型。第一,木兰身为一名织布女子,却不辞辛苦,大胆代父从军,不仅保护了父亲的身体,使父亲免遭战争之害,且为父亲赢得了高尚的荣誉。这完全符合曾子“小孝用力,中孝用事功”的孝道观。第二,木兰从军,是听从天子命令,忠于天子,热爱祖国的表现。这符合曾子对于传统孝道理论发展的内容,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事君不忠,非孝也!”因此,木兰从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忠于君王的表现,实现了大孝。当木兰夺得战功,完成君王的命令之后,不慕功名,回乡与父母团聚,赡养父母。自古忠孝难全,而木兰却巧妙地处理了忠与孝的关系,做到既孝敬父亲,又忠于天子,为天子夺得战功。这是忠孝两全的典范。木兰忠孝两全的孝道观,为传统孝文化增添了精华,这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

  在传统孝文化中,不伤害孝子则是另一种孝道观。这种孝道观体现了古人的博爱与仁慈。李逵刀下放“孝子”的明智之举,就体现了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孝观。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讲述:“李逵来到树林边厢,只见转过一条大汉,喝道:是会的留下买路钱免得夺了包裹!’……李逵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汉,那汉哪里抵挡得住,却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喝道:‘认得老爷么?’……李鬼慌忙叫道:‘爷爷!杀我一个,便是杀我两个!”李逵听得,住了手问道:‘怎的杀你一个便是杀你两个?’李鬼道:‘小人本不敢剪径。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小人单题爷爷大名唬吓人,夺此单身的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饿杀。’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得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放将起来。李鬼手提斧,纳头便拜。……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逵便取出一绽银子,把与李鬼,拜谢去了。李逵自笑道:‘这厮却撞在我手里!既然他是个孝顺的人,必去改业,我若杀了他,也不合天理。我也自去休。’拿了朴刀,一步步投山僻小路而来……”这段内容讲述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回家接母亲往梁山孝养的途中,丛林处遇到冒名“黑旋风”的李鬼“剪径”(拦路抢劫)。李鬼斗不过李逵,便假装可怜说是为了养赡九十岁的老母,杀了他必将饿死其老母。孝道观念很强的李逵听信此言,便放走了这个“孝子”,并给他十两银子做本钱改业养母。我们暂不议论故事中的李鬼。就李逵而言,他能做到听信李鬼要养赡母亲的一面之词,放弃杀死李鬼的举动,这足以说明李逵的宽厚、仁慈与博爱。李逵刀下留人,是因为他具有孝心,能设身处地地为李鬼尽孝着想,从孝敬自己的母亲考虑到李鬼也应有孝敬自己母亲的愿望。这种孝道观,完全符合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点。无论是当时,或是在当今社会,都是难能可贵,也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上述二例,属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一则体现“忠孝两全”的孝道观,一则体现由孝敬自己父母,推想到孝敬他人父母的博孝观。因此,它们是传统孝文化精华。

  2.二十四孝之糟粕

 《二十四孝图·郭巨埋儿》写汉代郭巨家境贫困,他为了奉养母亲,省吃俭用,这自然是孝行的表现。但他为了省点食物奉养老母而坑杀自己的亲生儿子,这实质上是违反人性天伦的做法。郭巨是不配称为孝子的。他的做法严重触犯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观。虽然“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但郭巨的母亲即使不会因为孙子被活埋而痛心哀伤、患病致死,恐怕也会因为成为家庭的累赘而处心积虑,她能否坚持活着等看着另一个孙子的出生,也是值得怀疑的。郭巨不顾一切追求愚昧的孝行,是不可取的。与“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石奢自刎尽忠孝”等事例相比较,王祥、董永、石奢等均是不顾自己身心、生命尽孝,而郭巨则是以牺牲自己亲生儿子为代价尽愚孝。这样的愚孝行为就显得更自私、更残暴。由此可见孝文化观念在古代社会的扭曲程度之深。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郭巨埋儿的故事,是孝文化糟粕中之糟粕。但郭巨埋儿的结果,也应值得我们反思:郭巨在即将要埋儿时,忽然出现黄金一釜,还写着“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夺,民不得取”的字样。郭巨埋儿的行为固然不可取,但他具有孝心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提倡的。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天地不但没让郭巨把儿子埋掉,而且还神奇赐予黄金给郭巨。这就印证了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句话:“给父母越多,就会越富有。”它告诉我们赡养父母,对父母心怀孝敬之意永远是正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29
其实,二十四孝里面也有好多现代应该排斥的愚孝,就比如:
埋儿奉母,郭巨为了他老娘竟然埋掉自己的儿子,孝顺是过头了,要是当时没挖到金子,他儿子的小命也就完蛋了,古代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呢,照这么看,郭巨孝来孝去最终还不是孝子
“为亲负米”、“亲尝汤药”、“亲涤溺器”等,作为孝亲之情,是应该学习和提倡的。因为在这里,我们找不到一些为了爹娘拿别人性命开玩乐的事,也不会一味为了爹娘做些不该做的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1
答: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百行以孝为先,24孝的故事就是向人们表达孝的深层意义。
24孝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有的看了很感动,有的看了却让我们深思。
因为里面不泛存在愚孝。只懂得孝敬父母,却忘记了道理。
在现今社会,24孝仍然值得推广,但是,我们应该懂理懂孝才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