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诗歌鉴赏怎么做?

高中语文文言文,诗歌鉴赏怎么做?每次考试做文言文费劲可能我蒙的技术好,选择最多错一个,但翻译就一点不会。还有古诗词鉴赏得不了多少分,语文就文言文这拉分挺多的。语文的文言文基础小本和鉴赏的书都买了该怎么学?里面虚词实词有什么用,翻译时候也没看到过有。 有没有什么快速有效办法让我读懂文言文文章说的什么内容的办法?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二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咏物诗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3
我一般文言文翻译用拆字法,其实文言文里的每个字都可以用现在汉语的一个词翻译出来,然后加以修饰连成句子,其实我感觉考试时候文言文的翻译不会太难,重点就是在一两个字上,就算不会翻译,只要大体上的意思连贯通顺明确就可以,我们这考试翻译一个句子五分,我一般都是4.5分。
还有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十八个文言文虚词,都有固定的用法的,你可以放到经典的文言文句子当中来记忆。比如 而,可以做连词表修饰,递进,承接,转折,因果,目的,假设等等;何可以用作疑问代词或副词等;我就不全都举例了,记住就好!追问

还剩90来天,能把文言文学明白吗?文言文和古诗我都快崩溃了。因为我上课内时候没认真听,所以考试时候文言文总是读的半懂半不懂的理解有偏差就错的多。打的还行是靠运气,但怎么可能每次都这么幸运。我看文言文小册子什么语法是什么意思我就蒙了。让我最起码能读懂文章也行,有方法吗?

第2个回答  2013-02-03
文言文和诗歌的鉴赏能力一个来自于天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但最主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通过阅读大量文言文和诗歌,可以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开始的时候适合读一些通俗晓畅的文言文和诗歌,比如古代文言文中的故事一般比较容易懂,而一些唐诗也是朗朗上口,并不晦涩。当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去大段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和诗歌。所以这些是打基础的。
打完基础以后,就要适当阅读一些诗歌鉴赏类和文言文欣赏类的书。中国在诗歌鉴赏上有成就的大家还是蛮多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他们的分析,掌握诗歌鉴赏的思路和语言风格,为自己鉴赏诗歌和文言文打下基础。
最后是自己去鉴赏诗歌和文言文。首先要对文言文或诗歌的背景有所了解:比如作者、写作年代等,这些为诗歌整体的风格基调找到一个依托。对于诗歌来说,首先是把整首诗歌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对于每个部分要找到其中的关键词和出彩的地方,而对诗歌的鉴赏中,特别要注意古典诗歌中景与情的融合,分析景要去分析情,分析情要展示为一种景致。文言文的鉴赏首先要建立在读懂、读通、懂透的基础上,所谓读懂就是字句意思能够明白,做到准确断句,并联系上下文找出晦涩的段落的意思,在高考中并不需要每一句文言文都读懂,不懂得一定要看上下文;所谓读通,就是要找出每一个段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文段落关系和现代文的区别也不是很大,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就掌握了大的方向;最后是读透,读透就是要考虑为什么那段要说那些内容,这样才能做好翻译。追问

那实词和虚词有什么用?

追答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过去曾先以意义为标准,意义实在的叫实词,意义空虚的叫虚词。现在以功能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当然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第3个回答  2013-02-03
文言文,多看多记,不要死记,你可以找一些文言文的小故事,练习册上都有的,多读多看,以后会遇见重复的,很容易记得。古诗词鉴赏,首先你先答,通过什么什么词描绘了一幅什么什么的画面,充分表达了这个词的寓意,然后你答该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心情,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抒发了自身的什么情感。 百试百灵的,这种题一般8分吧?我忘了,反正大概这么套可以得6分。
第4个回答  2013-02-03
需要语感,文言文中的词句一般只要联系上下文在综合经验就可以了
第5个回答  2013-02-03
读题,带题去看文章,多积累些修辞方式,情感,的表达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