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诗词的分类及主要表达的含义。如边塞诗等等

如题所述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一、 山水田园诗 【知识梳理】  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代表诗人:南朝的谢灵运;东晋的陶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 孟浩然、李白、杜甫,宋代有范成大等。  思想内容:  厌弃官场黑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 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 描写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  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 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 揭露封建剥削。  艺术特色: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 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情与景;写景技巧。 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 渔歌等。  课堂练习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来看,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情感?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 中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提示: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是共同构 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山间暮景)图。这幅画面体现了作 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 二、咏物言志诗 【知识梳理】  概念: 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 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 思想内容: 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表达时光流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表明心迹,表达对某种节操的坚守;表达对时事难测,对某种丑陋现象的抨击。  艺术特点:  意象: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即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 从构思看,善于寄托、巧于立意,“如水中盐,密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无味”(钱钟书语)物我相融,托物寄意,借以自我写照;  表达技巧主要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  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物象为题,借助物象的组合而成的景象表达情感;  考查重点: 把握咏物言志诗咏物“取神韵,略形貌”的特征;理解、分析“物与志”的“契合点”;鉴赏咏物言志诗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堂练习】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答(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答(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参考答案】 提示: 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冠绝群花;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经过层层议论,“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真爱和赏识,这也是 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三、边塞征战诗 【知识梳理】  概念: 边塞诗派指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以及战争的诗歌,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 王昌龄、李益等。 边塞诗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初唐——愤怒与沉郁;盛唐——雄浑与自豪;中唐——苍 凉与幽怨;晚唐——萧飒与悲苦,先后承接。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 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 思想内容: 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塞 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 及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思念家乡亲 人、归家无望的哀痛;(《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 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及民族风情、民族交往;讽刺并劝谏 拓土开边、穷兵黜武的统治者。怨而不怒、悲而能壮,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同时思想感 情复杂而又矛盾,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穷兵黜 武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艺术特点: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 形式标志: 题目中多出现“塞”、 “征”、 “军”等字眼; 也有用乐府旧题的, 如 《凉州词》 、 《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  常见意象有:景物有:大漠、关山、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箭飞、马走;用品及乐器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笳、琵琶、羌笛等;地名和民族名有:碛、西、轮台、夜郎, 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等; 语言风格: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等各个方面。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戍边将士不得归家的怨恨之情 2、 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但清人施补华评 论后两句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你认为呢? 【参考答案】 提示: 一、我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理由: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 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 战死沙场。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  二、我认为施补华的评论颇有道理。理由: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 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 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 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并 表达了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 四、 怀古咏史诗 【知识梳理】  概念: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临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 身世共鸣,或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诗作。  思想内容:  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世事沧桑,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自然永恒 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 借古人遭遇来类比自己的境遇,或抒写怀才不遇之叹,或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 对历史做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 艺术特点: 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喻今、借人喻己、咏史抒怀、今昔对比、侧面烘托、即景抒 怀、用典抒情言志等。  考查重点: 诗中所咏的史实及人物的理解; 诗人借史的用意及思想感情; 诗作艺术手法对刻画形象、 表达主旨思想的作用。 [双调]拨不断·叹世 马致远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色。说说这首曲子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叹世情坏。 【参考答案】 提示:1、借古讽今;2、今昔对照;3、直抒胸臆。这首小令以前朝历史为见证, 否定功名霸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 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 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 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 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5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步骤及诗词分类和语言特点总结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步骤及诗词分类和语言特点总结
诗歌鉴赏步骤
1.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2.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6)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7)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抑扬:突出于强调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4.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2.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3.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4.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2)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3)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4)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5)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6)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