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三次出蜀分别是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李白只出过一次蜀,然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公元724年,李白24岁。他怀抱着理想,出蜀远游。沿平羌东下经过嘉州到达渝州。势不可挡的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可是,李白身为游子,难道他不想家吗?此时秋月当空,抬头抑望峨眉半轮秋月,低头看着平羌江水上月亮影子,李白想家了,有点依依不舍了,“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他也思乡,但他更想“已将书剑许明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荆门,他写下了他的青春誓言。

扩展资料:

李白的成就: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3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23
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春三月自三峡东下。经荆门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貌似李白就这一次出蜀,先前他一直在蜀地,其后一直未回蜀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