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真正形成于什么时期

如题所述

中国最早在西周即有饮食文化与制度。

《周礼·天官冢宰》说:“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其他如《礼记》、《论语》、《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等都为饮食留下重要的篇章。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带来大量外来食材。

当时调制甜味的蔗糖仅在岭南地区使用,普遍的使用蔗糖调味要到唐代以后。宋朝时,城市取消里坊制和宵禁,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三餐制的普及。餐饮业的繁荣,亦使人们意识到各地口味的不同。明代番茄、番薯、南瓜、玉米、辣椒、大蒜等外来食材进入中国。

清代中期,中国社会确立主要调味料——辣椒和蔗糖的运用。自晚清持续至今的工业化,促使新的食品、烹饪方式为断出现。而伴随工业化带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促使外来人员参与的现代化餐饮业的构建,亦使城市居民品尝外地美食成为可能。

民国时期,出现以“帮口”一词,以区分各地风味,至当代形成“菜系”的概念。1949年后,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物资匮乏状态,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摆脱物资匮乏状态,餐饮业有了长足发展。

扩展资料:

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二、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三、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四、食医结合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饮食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几千年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交相辉映,构成了永不落幕的饕餮盛宴。

其一、市井文化。其主要代表是家常菜及小吃。人难离五谷杂粮、柴米油盐,这家常菜,发源于家中灶台、巧妇之手,带着浓郁的家庭主妇味道登堂入室,吃起来贴心贴肺,既填饱了肚子,又解了谗,还省去了不少银两。家常菜后来也演绎成了一些当街小铺,更多地满足于常年奔波在外,难在家吃上口饭的人们。平常百姓对家常菜是难以释怀的,当然也由于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进高档酒楼吃山珍海味,家庭主妇们更是热衷于家常厨艺的交流。
说到小吃,林林总总不下数千种,不胜枚举,且各有特色,地方风情浓郁。各种小吃培养了一群衷爱它的人,也成就了小吃的兴荣,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好吃且便宜,故而倍受人们的喜欢。

其二、文人文化。前文提到的《随园食单》作者袁枚、诗仙李白、“老饕客”苏东坡,以及近代的张大千、当今的沈宏非等等,几乎只要是文人,对饮食的就会有种特别的偏爱。不管街头小吃,还是家庭聚会,文人要在一起读文,弄诗作赋,很难离开酒和菜这两样东西。酒和菜只是形式,在哪都成,实在不行,像袁枚一样,赴宴的时候就干脆把厨子带上,看到有好吃的就学回去自己做来吃,《随园食单》也正是他四处搜集和品评后留下的墨宝。还有一点是,文人讲究的是氛围,一般人酒菜再好,文人也不一定肯赏脸,遇上几个同道中人,兴之所至,便诗兴大发,出口成章,正因此,多少文豪的才在酒至微酣时留下传世佳作。文人是讲究的,他要在一道菜里吃出文化,吃出文才来,这就难为了厨子,所以,才有袁枚录《随园食单》,张大千创“大千风味”……所以文人都敢自称“伊尹”、“易牙”。

其三、商贾文化。古之酒楼客栈,今之宾馆饭店,其主要消费对象是商贾之流。一个时代的兴盛主要在于商贾的多少,商贾多了,商业贸易就会繁荣,商务消费也就必不可少,酒楼茶肆就成了最好的谈判、宴请之所,在这方面,古代的商贾和现代的商贾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内容稍微丰富了。其中最典型还要数以茶馆遍布的成都,有人形容,成都的商人把办公桌搬到了茶楼上,想象也是,正事办了,也耍安逸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还有就是酒楼茶肆是最江湖的地方,中国人心中的江湖大多在这里坐着的人身上找到些踪迹。

其四、官府和宫廷文化。这种饮食方式似乎要追溯到封建时代的王公贵族和高官大臣们身上了,典型的就是红楼梦、韩熙载夜宴图等。古时候的官府人家和宫廷都是锦衣玉食,他们有条件也有必须要那么一个排场,这种饮食文化是整个封建社会饮食文化的主流,而且以奢华著称。在共产党执政的今天,随着高档餐饮消费的平民化,这种官府饮食文化基本已消失。在国宴也讲究四菜一汤的时候,却听到不少地方基层政府欠饭馆的饭钱,多少有点让人感叹,不过作为旧时官府和宫廷的饮食代表——谭家菜和公馆菜已改良走向百姓,不失为一种继承和发扬,算是与民同乐吧。
第2个回答  2020-10-23
西周时期的食材有什么?
按《诗经》中《豳风》、《桧风》、《小雅》、《大雅》、《周颂》诸篇对西周食材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六类:
水果类:野葡萄(蘡薁)、大枣、葫芦(瓠)、李子、梅、苌楚(猕猴桃)等;
干果类:栗子、冬葵子等;
蔬菜类:苦苣菜(芑菜)、白蒿(蘩)、播娘蒿(莪)、瓜、竹笋、香蒲、芹菜、葫芦菜(瓠叶)、豆叶(菽叶)、大巢菜(薇)、杞叶、莱叶、羊蹄叶、堇菜等;
油料作物类:麻籽(苴);
肉类:猪(豕)、野猪(豵豜)、鹿、牛、鳖、鱼类(鲿、鲨、鲤)和羊等;
谷物类:粟、稻、稷、黍、豆(荏菽)、大麦、小麦等。

西周时期调味品用什么?
根据《诗经》记载西周时期的调味品主要是饴(糖类)和椒两种。长歌君根据《尚书禹贡》中已经有关于食盐的记载,故西周的调味品中应该还有盐。

西周时期有哪些烹饪技法?
有了食材和调料,西周人民是怎么加工食物的呢?当时的烹饪方式主要有烹、炙、蒸、炰、捣、燔、脍、羹、脯、腊等。

烹就是把食物放开水中直接煮,由于西周时期植物油产出少,加上青铜器比较盛行,食物的主要加工方式就用煮。也有用下面有火门的“温鼎”,边煮食物边吃,相当于今天的火锅吃法。在西周时期烹饪火锅的铜鼎非常的巨大,而且非常的沉,一锅古董羹需要十几人才能够吃完,所以火锅只能在少数贵族之间流行。
第3个回答  2020-10-23
夏商周时期,农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原料,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为人们提高烹饪技艺、产生饮食市场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此时期青铜食具的大量出现,在中国饮食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从此进入了饮食文化初步形成时期。因此中国饮食文化真正形成于从夏到春秋战国时期。
第4个回答  2020-10-23
我饮食文化真正刑侦与什么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真正形成于唐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