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译者孙仲旭

如题所述

最早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比施咸荣的经典译本好太多。那种调侃式玩笑式的的美国口语,读起来没有隔阂。同时极好的保持了语言的节奏感。这本书仍然是我经常会重读的书。
这是他的优势所在,他还翻译了林拉德纳、伍迪艾伦的书,都很好的呈现了那种玩世不恭调侃世界的口气。
他是最早将耶茨介绍到中国的译者之一,惠泽了一代文学爱好者。
孙先生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翻译家。
早上听到这个消息,太震惊了,前短时间还看到他在豆瓣上的每月读书笔记。或许,像霍尔顿一样,他永远是那个孤独不快乐的少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3
评价不敢。我一直以为,1984的译者肯定是位老先生,印象里这名字时常出现在译林译文的封面上,这才知道如此年轻。
读来已是极大的震动,若沉浸在那种的晦暗的文字里创作,单是想一想,就够吸一口凉气了。所以我们这些食嗟来之食的人,更要钦佩和感激。

我喜欢默默地,认真做事的人,因为沉静的力量可以穿透噪音。何况他抵守着一份伟大的事业,即使肉身早亡,思想也可隽永。
抑郁,是最不羞耻的疾病。我们这些普通的人,都活得没心没肺。
第2个回答  2016-03-23
对于孙老师的翻译。
  首先我想说,这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努力与勤奋。15年来翻译了400多万字,如果不是出于内心由衷的热爱,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其次,孙老师的翻译水平究竟如何。我想说,那肯定必定是最好的外国文学翻译之一,否则中国不会有那么多一线的外国文学出版社与编辑愿意与他频繁合作。
  他的翻译特点在我看来,第一就是准确,难得地精准,很少的错误率。他对自己翻译的第一个要求也是准确(他微博中有提到)。
  第二我觉得他的风格是偏归化的,但是并不是归化得很厉害的那种。(归化是什么可以搜索“归化翻译法”)。简单来说就是尽量减少翻译腔,尽可能在中文中寻找对应表达,以提供流畅而好读的中文为原则。所以读孙老师的译文,是舒服而无碍的。至于他能否准确地传达每一位不同作家的风格,我觉得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毕竟没有一位译者能对每一位作家的风格完全适用,在读者不通原文的情况下,编辑选择译者方面都会尽量去选择风格相近的译者,译者也会尝试去接近作家本来的风格,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孙老师起码是合格的。
  最后补充一下,孙老师从事翻译15年之久,自己作为译者本身绝对是长足地进步了。看他早年的翻译和现在的翻译比较,那非同日而语的水平。他早年的翻译生涩,错误也多。所以他有时会说等书再版时,很多都会去修订之类。而在他的翻译豆瓣书列,《塞林格传》这本书下面,因为是他早年的译作,他直接就说“建议不读”。他现在的翻译,那简直就是纯熟,精熟。去读的话绝对不会失望的。对于一名译者的总体评价,实在还为时过早。孙老师的很多译作,我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好的检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