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文学批评文章

电大函授作业 400字即可

这是我的文学概论作业, 你修修改改一下,可以凑合着冒充一下文学批评得了

《以文本层次分析<江南春>》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杜牧的《江南春》的审美结构层次和内在审美形态,我们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即文学的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
意蕴层面三个方面。
一、言语层面。首先,它具有文学的言语内指性。这就涉及了艺术真实和客观真实的问题。诗中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 “四百八十寺”所说的是具体的事物,它想表现的就是南朝的四百八十座寺庙吗?当然不是,表层谚语潜在的指向是当时佛教盛行的社会一种现象。其次,中国诗歌大都“缘情而发”, 陆机在《文赋》里也说:“诗缘情而绮靡。”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情与境结合自然。从文学语言具有的心理蕴含性来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开头两句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山水中,酒旗招摇,一派恬然,我们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诗人此时的怡然之情。但是后来笔锋一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拿到平时看最平常不过,但在特定的情境下被诗人赋予了特定的感情,面对佛教劳民伤财的现状,诗人饱含的忧虑便从这平常字句中漫溢而出,而这最后两句也恰恰是从全诗抓住诗人感情的关键。此诗语句通顺流畅,在文学语言的阻拒性上我们不作分析了。
二、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之一便是其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是客观的自然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风”却是极富市井气息的主观物象。“烟雨”是客观物象,而“楼台”又是主观物象。绝妙的是,杜牧将市井的主观物象置于客观的自然环境中,使两者结合,主客观统一,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其次,很多人初读这首诗会觉得“四百八十寺”说的不可靠,但这正是诗人将假定与真实统一来极言当世的寺庙之多,并非真是有这个数目的寺庙。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与真实的统一。除此以外,整幅画面紧紧抓住题目“江南春”这三个字,杜牧用中国画的写意笔法入诗,塑造了一系列很具画意的意象——“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淡淡几笔扫过,一系列的江南春天里常见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形象。举重若轻,很好地达到了文学形象的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以及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文学意蕴层面。这首绝句之所以为人格外看重,除了它娴熟的写景抒情的手法使诗句富有清新明丽的审美意蕴,更为重要的是它背后具有特殊的历史内容层,诗人虽言“南朝”,实则为我们展现了晚唐一个鲜活的历史横截面,诗人通过“南朝四百八十寺”这表层言语塑造形象,实则是想在最后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上位者的警醒。
整首《江南春》从言语、形象乃至意蕴方面都值得推敲,综观全诗,诗人以佳句绘美景,却能以美景道忧情,不得不让人叹服!
周成平指出了当代文学批评遭遇到的尴尬和难堪:不少作家宣称他们不看文学批评文章,有的不屑一顾,有的嗤之以鼻;不少读者远离文学批评,对文学批评是怎么回事搞不明白;更可悲的是,连文学评论界本身也对文学批评很不满意:相当一部分文学批评非常固执,疏离了社会和人民;有些文章不知所云,毫无指导作用;有的文章盲目溢美,有吹捧之嫌疑;有的文章故作高深,热衷于卖弄术语。
周成平认为,面对尴尬和误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应当“大动手术”,克服“友情批评、同仁批评、地域批评和酷评”等问题,让真正有意见的人发表看法。

中小学的语文课,有语言和文学两方面的内容。语言方面,是学会把话写通;文学方面,则是学会感受、品味、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文学性的文章。作文,是中小学语文练习的重要方式。老师是从语言和文
学两方面判断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语言方面,要求不写错别字,要求文理通顺,并尽可能简洁、准确,不拖泥带水、不含含糊糊、不写让人不知所云的话。至于文学方面,则看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是否具有文学意识、文学追求、文学意味。
强调文学批评的“语文品格”,就是要求我们在从事文学批评时,把话写通、写好。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语文”方面的问题,恐怕是比“学术”方面的问题更值得关注。话写不通、写不好,是今天的文学批评中并不罕见的现象,有着随处可见的低级错误。

空口无凭,须举例为证。而我最近读到的一篇批评文章,恰好可提供充分的例子。多年前,在旧书店买到《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怀念诗人、翻译家穆旦》这本书,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这是一本穆旦纪念集,收录了二十多篇回忆、怀念、介绍、研究穆旦的文章。书买回后一直未认真读。最近因为有学生以穆旦为论文题目,便将这本书找出,想仔细看看。应该说,对于研究穆旦来说,这是一本不无参考价值的书。但书中收录的蓝棣之教授的《论穆旦诗的演变轨迹及其特征》一文,却让我读来颇感痛苦。这篇谈论穆旦诗歌的文章,至少有一万字吧。我硬着头皮读了三分之一,实在读不下去,只得放弃。说实话,这篇文章中的“语文问题”实在太多了,多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不妨从我所读过的前面三分之一部分,举出若干例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0
11111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⑵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⑶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⑷“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⑸“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⑹“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父亲开始读诗。
⑺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⑻“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⑼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⑽“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⑾“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⑿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⒀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⒁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⒂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28、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29、用文中原句回答: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第2个回答  2010-12-11
400字文章还要来网上问,你丢不丢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