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有什么不好,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批判?

难道他老人家就没有阿Q精神? 人生在世怎么可能完全没有一点 精神胜利法呢?

 阿Q精神的第一个缺点是“自尊癖”。阿Q本是极卑微的人,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人们忙碌的时候才记起他,一空闲,便把他忘记了。然而,阿Q却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至赵太爷儿子进了学,他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阿Q甚至瞧不起城里人,认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成“条凳”、煎大头鱼时加葱丝,都是“可笑”的。
  阿Q精神的第二个缺点是“欺弱怕强”。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呐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他寻衅跟王胡子打架,打输了,他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他估量小D瘦小打不过他,骂小D是“畜生”,小D让着他,他却不依不饶,进而动手抓小D的辫子;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动手动脚,扭住她的面颊,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大肆轻薄。可是,当他在路上遇到“假洋鬼子”时,他脱口说了句“秃儿”,不料被“假洋鬼子”听见了,“假洋鬼子”举起了“哭丧棒”,他便赶紧缩起脖子,等着挨揍,连吃了几棍子,一点不敢反抗。
  阿Q精神的第三个缺点是“性幻想狂”。他认为,“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所以,当赵太爷的女仆吴妈在厨房与他谈几句闲天时,他便忽然抢上去对吴妈说:“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
  阿Q精神的第四个缺点是“泼皮耍赖”。他跑到尼姑庵偷萝卜,被老尼姑发现了,他还强词夺理,说:“这(萝卜)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
  阿Q精神的第五个缺点是“善于投机”。阿Q本来是对革命一向“深恶而痛绝之”的,但当他看到“未庄的一群鸟男女(在革命到来之际)的慌张的神情”时,便想:“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于是他想到了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宁式床、钱家的桌椅;想到了复仇,把和自己打过架的小D、王胡子连同侮辱过自己的赵太爷、秀才和假洋鬼子统统杀掉;他想起了赵司晨的妹子、邹七嫂的女儿、假洋鬼子的老婆、秀才娘子和吴妈,拿不定主意究竟要谁。所以,当他的“革命”要求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便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
  阿Q精神的第六个缺点是“自欺欺人”,即“精神胜利法”。阿Q与人家打架吃了亏,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于是他心满意足,俨然得了胜利似的。当他被关进牢房时,他便“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当他被拉去杀头时,他便“觉得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也未免要杀头的”。所以,阿Q“永远是得意的”。
  阿Q精神的第七个缺点是“奴隶性”。阿Q看到审讯他的人穿着长衫,便知道这人有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立即跪了下来。长衫人物叫他站着说话,但他还是跪着,并且第二次审讯他时,他仍然下了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4
鲁迅写《阿Q正传》目的是为了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是为了暴露国民的弱点,它的主题就是“国民性批判”。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是需要用到一点夸张的,也正是如此,阿Q的形象也才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就我们来看那“精神胜利法”,其实也只是虚假的胜利,那种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手段赢得的精神上的胜利根本无法长存。然而一味使用只会让自己的灵魂越陷越深。也许偶尔虚假一下没问题,但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改变现状!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12
阿Q精神是指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状态,通常是指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通过自我安慰来寻求心理平衡。阿Q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欺骗,人们通过幻想自己的成功或优越性来掩盖现实中的不足,而不是面对现实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鲁迅先生批判阿Q精神是因为他认为这种心理状态对人们的进步和改革是不利的。阿Q精神会让人们沉溺于幻想中,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这会使人们失去进步的动力和改革的意愿。同时,阿Q精神也会让人们忽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从而阻碍社会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阿Q精神同样也存在,它有时会成为人们逃避现实和面对挑战的借口。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视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沉溺于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3个回答  2014-07-24
问题是人生需要点阿Q精神, 但你不觉得阿Q的那种精神已经过了么?已经到了 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的地步了,他是为了唤醒这种普遍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