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令?词?要怎么写啊?有什么要求么? 如格式、字数之类的...

如题所述

  分类 小令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小令有以下四种: 一、寻常小令: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如黄钟节节高、贺圣朝。 二、摘调小令:指从套曲中摘出之曲调,有如词中之摘遍,所摘之调必是套中精粹者。如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所附定格四十首中之「雁儿落带得胜令」,题下注一「摘」字即是。 三、带过曲:即作者填一调毕,意犹未尽,再续拈一他调或二他调,而其间音律又适能衔接。北带北如正官脱布衫带小梁州,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南带南如双调朝元歌带朝元令,南北兼带如南中吕红绣鞋带北红绣鞋。 四、集曲:即集合数调之美声而腔板可以衔接者次为一新曲,此南曲为盛。如仙吕九回肠乃集解三酲首至七、三学士首至合、急三枪四至末而成。另一种集曲乃以一曲保留百尾而犯以他调,此亦南曲为盛,如仙吕二犯桂枝香乃合桂枝香首至四、四季花四至合、皂罗袍五至八、桂枝香九至末而成。[1]
  小令专用曲牌:
  黄钟:人月圆.括地风.昼夜乐.红衲祅(又名:红锦袍).贺圣朝。 正宫:鹦鹉曲(又名:黑漆弩).甘草子.汉东山(又名:撼动山).绿幺遍.普天乐.青纳祅。 仙吕:锦橙梅.太常引.三番玉楼人.元和令。 南吕:干荷叶(翠盘秋).三棒鼓声频。 中吕:乔捉蛇.鹘打兔.四换头.摊破喜来春。 大石:初生月儿.阳关三叠。 小石:青杏儿.天上谣.归来乐。 商调:百字知秋令.秦楼月.玉抱肚.桃花浪.芭蕉延寿。 越调:糖多令.平湖乐(又名:小桃红).霜角。 双调:百字折桂令.胡捣练.大德歌.快活年.十棒鼓.祅神急.骤雨打新荷.楚天遥.播海令.青玉案.皂旗儿.枳郎儿.华严赞.河西六娘子.山丹花.鱼游春水.河西水仙子。
  小令套数兼用曲牌:
  黄钟:出队子.节节高.者刺古.醉花阴.喜迁莺.四门子.挂金索.竹枝歌(又名:竹枝儿)滴溜子.鲍老催.双声子.太平令.黄龙衮。 正宫:叨叨令.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凌波曲).六幺遍.双鸳鸯.风入松.梁州令.雁过声。 仙吕:寄生草.游四门.后庭花.醉扶归.醉中天.一半儿.四季花.青哥儿.忆王孙.后庭花破子.皂罗袍.好姐姐.桂枝香。 南吕:四块玉.玉交枝(玉娇枝).一枝花.香柳娘.宜春令.三学士。 中吕:迎仙客.上小楼.快活三.朝天子(又名:朝天曲.谒金门).四边静.红锈鞋(又名:朱履曲).十二月.山坡羊.满庭芳.醉高歌.喜春来.卖花声.尧民歌.斗鹌鹑.粉蝶儿.醉春风.石榴花.耍孩儿.鲍老儿.剔银灯.蔓菁菜.缕缕金.行香子.榴花泣.绕红楼.驻云飞.水红花。 大石:念奴娇。 商调:梧叶儿(又名:碧梧秋.知秋令).满堂红.凉亭乐.黄莺儿.踏莎行.盖天旗.应天长.绕池游.字字锦.不是路.满园春.上京马.金菊香.高阳台.浪来里。 越调:黄蔷薇.庆元贞.天净沙.寨儿令(又名:柳营曲).祝英台.亭前柳.下山虎.五韵美.五般宜.蛮牌令.黑麻令.江神子。 双调:沽美酒.秋江送.殿前欢(又名:燕引雏.风引雏.小妇孩儿).对玉环.胡十八.钱丝泫.一锭银.庆东原.阿纳忽.拨不断.水仙子(又名: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冯夷曲).庆宣和.落梅风(又名:寿阳曲、落梅引).潘妃曲(又名:步步娇).清江引(又名:江儿水)碧玉萧.折桂令(又名:蟾宫曲、折桂回、天香引).驻马听.沉醉东风.转调淘金令.夜行船.乔木查.捣练子.孝顺歌.锁南枝.浆水令.锦衣香.太平令.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双玉供.嘉庆子.尹令.品令。
  小令杂剧兼用曲牌:
  黄钟:古水仙子.古寨儿令.古神杖儿.挂金索.降黄龙。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笑和尚.呆骨朵.破阵子.锦缠道.新荷叶.柳穿鱼.刷子带芙蓉.渔灯映芙蓉。 仙吕:赏花时.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咤令.鹊踏枝.村里迓鼓上马娇.胜葫芦.柳叶儿.金盏儿.元和令.游四门.后庭花.普贤歌.鹊桥仙.解三酲.望吾乡.一封书.醉罗歌.奉时春.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双赤子.画眉儿.鹅鸭满渡船.千秋舞霓裳。 南吕:金字经(又名:阅金经、西番经).贺新郎.斗虾蟆.牧羊关.红芍药.哭皇天.乌夜啼.满江红.十样锦.步蟾宫.渔灯儿.锦渔灯.锦上花.锦中拍.锦后拍.恁麻郎.金钱花.粉孩儿.会河阳.摊破地锦花.越恁好.刘泼帽.朝天懒.秋夜月.东瓯令.金莲子.玄鹤鸣。 中吕:齐天乐.红衫儿.白鹤子.般涉哨遍.沁园春.泣颜回.扑灯蛾.驮环着.添字红绣鞋.古轮台。 大石:玉楼春。 商调:望远行.河西后庭花.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吴小四.二郎神.簇御林.琥珀猫儿墬.山坡五更.侥侥令.园林好.双雁儿。 越调:凭栏人.酒旗儿.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麻郎儿.络丝娘.雪里梅.紫花儿序.东原乐.棉搭絮.拙鲁速.金蕉叶. 鬼三台.祝英台近.杏花天.豹子令.水底鱼.忆多娇.斗黑麻。 双调:得胜令.春闺苑.乔牌儿.雁儿落.挂玉钩.豆叶黄.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搅筝琶.川拨棹.甜水令(又名:滴滴金).蛾郎儿.字字双.雁儿舞.武陵花.三仙桥.三月海棠.新水令.豆叶儿.柳摇金.姐姐带五马.五供养。
  带过曲所用曲牌:
  正宫:脱布衫带过小梁州.小梁州带过风入松。 仙吕:后庭花带过青哥儿.哪咤令带过鹊踏枝、寄生草。 南吕:玉交枝带过四块玉.骂玉郎带过采茶歌.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中吕:喜春来带过普天乐.齐天乐带过红衫儿.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边静.快活三带过朝天子.醉高歌带过红绣鞋.醉高歌带过摊破喜春来.醉高歌带过喜春来.十二月带过尧民哥。 越调:黄蔷薇带过庆元贞. 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鸿门凯歌).雁儿落带过清江引碧玉萧.江儿水带过碧玉萧.竹枝儿带过侧砖儿.锦上花带过清江引碧玉萧.一锭银带过大德歌.沽美酒带过快活年.殿前喜带过播海令大喜人心.梅花酒带过七兄弟.沽美酒带过太平令.楚天遥带过清江引.对玉环带过清江引.中吕带过双调:醉高歌带过殿前欢.满庭芳带过青江引。 正宫带过双调:叨叨令带过折桂令。 中吕带过仙吕:山坡羊带过青哥儿。
  定格句
  人月圆:上片7,5。4,4,4。 下片4,4,4。4,4,4。 括地风:7,4。7,4,4。7,7。3,3、4。5,7。 昼夜乐:(7,2。7),7。7,7。3、4,4,6。 〔幺〕7,2,2。7,7。7,(7。4,4,6)。注:其中第三句首二字需叠上句,例:风吹梅花过小桥,飘飘。飘飘地乱舞琼瑶,第八、九两个四字句需叠用,例:空教人梦断魂芳。心痒难揉,心痒难揉,盼不得鸡儿叫。 红纳祅:6,6,6。5,5。6,6,6。 贺圣朝:3、3,3,7。7,6,6。 黑漆弩:前片7,7。7,6。后片7,6。7,7。 甘草子:3、4,5。6,6。7。3、3,7。4。 汉东山:5,5,5。2(也么哥)7,3,3,3。 绿幺遍:5,5。4,4。4,4。7,2,7。 普天乐:3、3。4、4。3、3。7,7。4,4,4。 青纳祅:6,6,7。7,5,6。6。7。6。 锦橙梅: 太常引:7,5。5,7。〔ㄠ〕4,4,5。5,7。注:〔ㄠ〕需换头连用。 元和令:5,5,7。5,7,6,6。 干荷叶:3、3,5。3、3,7,5。 三棒鼓声频:4,4。4,4。7,4。7,4。7,4。7,4。7,5。5,3。7。 摊破喜春来:7,7。6,6,6。3,5。 归来乐:7,7。5,5。6,6。5,6。5,4。 平湖月(小桃红):7,5,7。3,7。4,4,5。 大德歌:3、3,7.5,6(3.3.)7,5 十棒鼓:7,5。7,7。7,5,5。 骤雨打新荷:上片4,5,4。4,5。6,7。3,4,4。 (小经乐) 下片4,5,4。4,5。6,7。3,6,4。 出队子:4,7。7,7,7。 醉花阴:7,6。5,4,5,5,7。 喜迁莺:4,7。2,5,7,3,4,4。 四门子:7,6。7,6。3,3,7。3、3,7。 竹枝歌:7,7,7。5,5。5。 滴溜子:5,4。5,4,6。5,5,4,4。 鲍老催:4,7。7。3、3,3。7,7,3,3。 双声子:3、3,6。3、3,6。3、3,3、3。5,4。 太平令:4,7。7,6。 黄龙衮:5,5,5,5,7。4,4。3、3,3。 叨叨令:7,7。7,7。5,5,7。 塞鸿秋:7,7。7,7。5,5。7。 脱布衫:7,7。7,7。 小梁州:7,4。7,3、4。〔幺〕7,6。3、3。4,5。 醉太平:4,4。7,4。7,7,7。4。 六幺遍:3,3。4,4。4,4。7,2,7。 风入松:7,4,7。7。6,5。 梁州令:7,5,7,3,3,3。 雁过声:7,7。7。6,7。5,7。7。 寄生草:3,3.7,7,7,7,7。 醉扶归:5,5。7,5。7,5。 醉中天:5,5.7,5.6,4,4 一半儿:7,7,7。3,7。 青哥儿:6,6。6。6,6,6,6。4,4,4,4。5,4,4,4,4,4。7,6。 皂罗袍:6,3、4。7,7,4,4,4,4。7。 好姐姐:6,3、4。4,7。3,7,7。 桂枝香:4,4。7,7。5,5。4,4。3,7,7。 四块玉:3、3,7。7,3、3,3。 玉交枝:4,6。7,3、3。7,7。6,6。 一枝花:5,5。5,5。4,5,5。7,7。 香柳娘:5,5,4。7。5,5,5,5,5,5,4,4。 注:第一.二双五需同字,3.4亦同,6.7亦同。 例:乍沉沉、梦醒,乍沉沉、梦醒,故吾久失,形神忽地重圆就。猛回思、惘然,猛回思、惘然,现在自周庄,蝴蝶复何有。似亡家、客游,似亡家、客游,归来故丘,室卢依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形式主义。都说的什么,人家问怎么写词,讲什么大道理。
简单点,词,诗的一种。起于诗,最初为 规则的五言、七言。后来发为长短句,词的内容称为词调、词韵、词牌。小令,就是指比较短小的词,常规为58字以下,不过不为准确,有个别的小令可以到六七十字。如果你相讲究点写,流传下来的词谱有一千多种,按词谱填词就可以。注意平仄音律。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词牌
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叠句),中仄中平平仄(韵)。
按词谱填词就可以了,注意韵部一定要用上同一部,熟练了,你可以换仄,那是以后的事。
平仄不要错,韵,绝对要对。词,就这么简单。现在写词,一般不必拘泥于这些词谱格律了,可以自行填词,注意韵脚平仄,别太胡闹,就可以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06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①。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 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
第3个回答  2011-01-07
王力《诗词格律浅说》,搜一下吧,我是跟这本书学的。真要写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需要自己看书练习。最早词是用来唱的,所以要讲求音律,字数格式平仄都有严格限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