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用条件?

如题所述

4 “非字词”的语用条件

上面讨论了“非字词”的语用理据。正如“黑户口”居民可能会变为正式户口,“农”可以转“非”,“非字词”的地位也是可以改变的。有的以其新颖性而引进,以补足词汇缺省的能力而跨越几个世纪。也有一些“非字词”只是昙花一现,以临时造词、新词开了个头,以死词、历史词了却一生。有的具有积极意义,有的则发挥着消极的作用,如污染语言,污染文化。小说里,网络聊天室里,寻常百姓的口头里,不乏污浊的“非字词”,如骂人的语句里夹杂着几个常写作“*”的脏词(看例(1))。据说网络里最脏的是“TMD、RNM”。与一般禁忌语[12]不同,这些“非字词”因陌生化的语法化而合法化,连网络管理员也不能察觉或清理它们,正伤害着网民的身心健康,污染着网络的文明空气。

据Bergen Evans报道[13],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韦氏词典”(第3版)无非是收入了一些新词——很新很新的英语词,以及定义更详尽准确(如对“门”的定义比其他词典多30个词),就遭到“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生活周刊”和许多名流的谩骂,说这是“非字词的灾难”(non-word deluge),可是它收入和定义的毕竟是英语词呀!18世纪中期Samuel Johnson等人的英语纯洁运动(以他的词典为证)和20世纪初G. B. Shaw等的简化、规则化的举措(如删除不影响意义的撇号,如改“that’s为thats”[14]),以及美国英语的音-形规则化的努力(如把“metre”拼做“更英语”且更易学的“meter”)。我国政府和语言工作者也有几次简化汉字的努力(虽然1979年的过于简化的做法没有维持多久)。不论把语言看成交流的工具,还是看成“人类(最后)的家园”(钱冠连2005),还是当作一个有机体(语言起源的进化论),语言都需要爱护和维护,像农具、花园、人体一样。虽然“非字词”的产生、使用和存在或灭亡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用过多地担心“非字词”会泛滥成灾,会祸国殃民,但是,适度、适量的语言纯洁努力还是值得的。

综合上文各节,笔者提出“非字词”的语用条件(8条)——以汉语为例,对其他语言也大致适用。须说明的是,第1节的7类“非字词”中,前两类是没有语用条件的,因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因此,下面所说的语用条件不适合这两类,而适合其他类。顾名思义,论价值,“先决条件”大于“一般条件”大于“特殊条件”。也就是说,使用“非字词”先要满足“先决条件”,其次是“一般条件”,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必要)满足“特殊条件”。

先决条件:

1) 在一般字词足以实施某一语用目的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非字词”,杜绝不能宽容的“非字词”,尤其是那些毫无意义的恶搞文化“非字词”。(如,例(2)就可以改说“打电话、中饭”,黄色的“非字词”应该杜绝)

2) “非字词”的数量应该控制在不使汉语失去主要、主体、主要工作语言的地位的程度,除非公开发生语码更换(见第4、第6)条)。(例如,每100字词的语篇篇幅使用的“非字词”不超过5个。语码更换前可用汉语或英语“换码前系列”“咱们说英语吧?”)

一般条件:

3) 在一定要使用“非字词”而且有几个选择项的条件下,应该尽量使用人们对之较为宽容(念得出,听/看得懂)的选项。(如,人们对“Thank you,OK,Byebye”等日常用语,的宽容度要超过“沙扬娜拉”(徐志摩的诗歌),“au revoir”(法语的“再见”);再如,例(1)与其写三个星/*来骂人,还不如代以稍微委婉的表达式或间接式)

4) 一定要使用“非字词”时,应该尽量学术化或文雅化,即服务于学术,听/看起来文雅,而不至于庸俗化。(如,谈及英国教授利奇时可以说“英国Lancaster大学的著名语用学家G. Leech”。该例的“大学”不宜说成“University”。学术论文对一些新概念可用括号英译旁/夹注,而且是汉语在前,“非字词”在后(括号内):如,与其说/写“此乃arbitrariness(任意性)”,不如改为“此乃任意性(arbitrariness)”)

5) 一定要使用“非字词”时,应该尽量汉化。(如,与其用“德先生”或“德莫克里西”,不如用“民主”)

6) 一定要使用“非字词”时,应该尽量注意语境,包括说话的场合、对象、话题、时间、空间等。换言之,“非字词”要符合语境。(如,对上级与其说“那么,a deal?”不如说“那么就这么定了?”再如,在工作时空谈严肃的话题时,尽量不用“非字词”)

特殊条件:

7) 假如一定要用宽容度低的“非字词”而又没有合适的语境,就应该创造一个(局部)语境,如增添汉语字词,添补注释,或打引号。(如,与其说“Budweiser”,不如说“Budweiser啤酒”(当然最好是“百威(啤酒)”),再如,与其直截了当地说“非字词”粗话,不如先铺垫以“我听到网友这样说……这是什么意思呢?”例(8)就可以加引号,或许还可以加上“日本饮食,如”字样,待再次提及时才可轻装上阵)

8) 在双语双重文化交流中,“非字词”的宽容度增大,数量可酌情增大。但是,尽量避免汉字和外语单词混杂的大杂烩或洋泾浜,可调节为汉语语句辅助以一定的外语语句的模式。另外,一定要设定一个工作语言,而非时而以汉语为主,时而以外语为主。(除非确定外语为工作语言,如在大学的“英语角、日语角”里)

参考资料:http://www.cpra.com.cn/ycoe/Html/Article/59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