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战守策的创作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北宋王朝到了仁宗赵祯时期,在承平的帷幕背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迅速地深刻化、尖锐化。内部的农民起义,一年多一年,一伙强一伙;外边的西北二虏(夏、辽)气焰嚣张,不时内犯。很显然,如不改弦易辙,小朝廷很快便要土崩瓦解的。于是,统治阶级当中一些较能正视现实、深谋远虑的人,便不断提出革新政治以自救的主张与要求。以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就是这种趋势下的产物。年轻的苏轼,很快地也投身于这个浪潮中了。仁宗嘉祐六年(1061),二十五岁的苏轼应“制科”考试时所作的《进策》二十五篇(包括《策略》五篇、《策别》十七篇、《策断》三篇),就集中地表现了苏轼的这种政治思想。
《教战守策》乃《策别》中的一篇,旨在论述他教民于平时练习战守之事,以防边患的意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