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复试时说你这个职位有没有都无所谓,但还是叫你去上班,到底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这一放就是4个月,Y接到复试电话的时候表示很遗憾,以前对影子公司很有兴趣,但可能确实缘分不够,只能抱歉了。

后来,公司又见了许多位候选人,却再也没有遇见比Y更合适的了。

我们常常有一些误会,认为候选人只要初试了,就一定会等着复试,但事实是,除了你妈,没人会一直在原地等你召唤。

02

你以为面试就是企业面试候选人?

以前公司有一个部门负责人K,面试时经常让候选人等。

最严重的一次,一位复试的候选人按约定时间到了公司,结果生等两个小时后,K让HR回复再等等,还有事情没处理完。

为此我差点冲到办公室去拍桌子,有什么事一定要在约定的面试时间处理,既然这么忙,为什么约面试的时候不换个时间?!

后来我直接问K,要不现在去见候选人,要不这个岗位放一放,你有空的时候我们再找。

面试结束后,K对候选人很满意,但候选人给到我们HR的回复是:

两小时的面试等待侧面反应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可能和自己不是很契合,依然面试是出于承诺和礼貌,感谢HR的邀约,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面试,从来就是相互的,而起点,从候选人第一次收到邀约信息时,就已经开始了。

03

别人工作都辞了,你跟我说不招了?

这绝对是职业生涯里最不堪回首的往事

曾经有一个职位,是找前期策划主管,公司新组建了一个商管部门,急需配齐团队,给人力资源中心下了1个月到岗的硬指标。

几个小伙伴熬更赶夜,不眠不休的加班了一个礼拜,最终落实了几个最难的岗位,薪酬谈了,入职时间确定了,连录用流程都走了。

结果同步补提的编制申请流程却在老板的节点处卡了1个礼拜,最后流程批复,岗位暂停招聘。

当时就如晴天霹雳!暂停招聘没什么,关键有两位候选人连离职申请都已经提交了,其中一位候选人C因为我们急招,各种催促,对方连离职手续都已经办完了。

这时候你说不招?你让我怎么跟候选人交代?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老板说这个岗位没有想清楚,还是不找了?

老板,你信不信我可能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最后事情还是处理了,C收到消息后没有计较,但很沉闷,我想为C推荐其他公司的机会,C也拒绝了,后来听说去了行业TOP10,发展挺好。

招聘经验丰富的HR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些情况,有时候很无奈,对内得罪不起部门,对外还要帮部门背锅挨骂,时不时的还要和自己的价值观作一番搏斗。

企业常常认为招聘就是HR一个部门的事,没人就找HR部门要,面试就各种没时间,最好一提要求,就有一个完美的候选人到位。

HR就像个变魔术的,最拿手的绝活就是大变活人。

遇到这些情况,HR如何应对呢?

致HR(对内):

1、做好招聘制度,规定好所有面试环节的时间节点及责任人,在面试进度跟进及结果追责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

2、做好招聘计划,计划节点出现问题时,开会的时候该提提,对惹不起的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下来多交流,打打感情牌,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把握好分寸;

3、先满足有招聘需求,并且配合的部门,不配合的部门需求可以战略性的缓一缓,事有轻重缓急嘛~

致HR(对外):

1、应聘者心理预期的反馈时间大概在3个工作日内,如果会超过这个时长,及时告知应聘者相关情况,等或不等由应聘者自己决定;

2、及时告知应聘者需要等待的大概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可以准备一些茶水、糕点或杂志,有时间就陪应聘者聊聊天,没时间至少每20分钟需要关心下候选人,告知下面试官当前的情况,切忌将应聘者一个人晾在一旁不管;

3、如果条件允许,一定给计划录用的应聘者发送有效offer,务必提醒应聘者在未收到offer前先别给公司提离职,最大可能的为候选人做录用保障。

应聘者遇到这些情况,又如何应对呢?

1、公司的面试进度不是HR能控制的,跟公司文化和管理相关,因此最好的方式,别死守一家公司,面试完以后别想着一定要等回复,其他机会该看看,该聊聊,如果有新机会要做决定,又不甘心上家单位的结果,可以打电话问问情况。

但你需要知道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公司真对你有兴趣,早主动和你联系了,没有联系就是结束了,只是不方便直接拒绝你。

2、遇到面试时需要现场等待的,不赶时间无所谓的我就不提了,如果比较介意或者赶时间的,向HR确认需要等待的具体时间范围,能等就等,不能等就婉拒离开,至于下次是否见面,就看你对公司的意向程度了。

3、至于录用失信这个事,接上一篇OFFER失信回复大家,收到OFFER以后再提离职,盖章的OFFER才有效,电子OFFER有一定效果,但是万一有意外,扯皮会比较麻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1
说明复试的面试官对这个职位不看好,或者公司对这个职位并不看重,晋升通道不畅通。
最后还是叫你去上班了,可能是想先试用看看,反正多一个人好办事,一般公司觉得有没有都无所谓的职位工资都不会给得太高。
第2个回答  2020-09-11
那一定要问清岗位职责,直属领导,薪资 ,工作时间,合同签订期限等问题,再作定夺。
相似回答